-
上海制造業的轉型出路 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
2015/11/17 8:32: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1月13日,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主辦以“‘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探討研究了上海市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芡恋�11月13日,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主辦以“‘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探討研究了上海市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受土地、勞動力及商務成本上升等的影響,近年來上海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的形勢。而作為上海制造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外資制造業更是面臨嚴峻挑戰。
對于本次大會主題中的“極致互聯”一詞,漢堡商會副主席米歇爾·韋斯特哈格曼深表贊同�!爸械码p方是最適宜的合作伙伴,”米歇爾·韋斯特哈格曼表示:“在‘工業4.0’中,漢堡市的領先地位來源于其強勁的工業基礎和創新精神,并且還有像西門子這樣的公司,使我們在制造行業非常領先,具有強大競爭力。而上海在智能港口建設、能源更新利用等方面同樣有著不俗的發展前景。”
在“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時代背景下,“智能工廠”崛起,無論是在華德國企業還是中國本土企業,都急需大量懂技術、求創新的新一代專業人才,以推動全新的技術革命,因而中德工程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
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鮑明莉表示,中國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很多在華德企也都在進行產業升級,然而在這其中,缺乏高素質、高水準的員工一直都是企業發展的短板之一�!拔覀冃枰嘞裰械潞献鬓k學這樣的項目,不僅能夠極大地促進上海與漢堡兩座城市的文化交流,更能夠培養出一批有著創新思維、且愿意為中德合作發展做出貢獻的年輕人。”
作為智能制造的示范城市,上海早在“十二五”期間就開始實施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以及產業融合的戰略,來探索制造業的新定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認為:“這些年的經驗,再綜合時代背景和國家戰略,都讓我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制造業在上海,不僅不能缺位,而且大有可為�!�
李耀新表示,制造業不但在城市經濟發展、就業等領域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且通常具有較長的產業鏈,通過產業融合,可以衍生出許多新的產品和服務,形成新的細分產業和價值鏈。“特別是在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制造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從培育創新土壤,到承載高端要素,它都是開展研發活動最主要的部門�!�
在當天會議期間,上海市官方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9月,上海新增合同外資462.33億(美元,下同),同比增長99.6%,顯示外商投資上海的意愿較強。2012年至2014年,上海合同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1.1%、11.6%和26.8%。2014年合同外資達到316.09億,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與服務業利用外資蓬勃發展相對應的是,上海制造業吸引外資近年來卻呈現持續下降的勢頭。
2011年至2014年,上海制造業共吸收合同外資110.73億,占全市合同外資比重約為11.2%,低于“十一五”期間25.6%的比重。一些勞動密集、附加值低的制造業或者轉移出上海,或者轉型為研發設計,表現為上海的制造業引進外資在規模和比重上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14年制造業實到外資為17.44億,占比為9.6%,較2011年的16.7%下降7.1個百分點。
但上海沒有出現所謂外資倒閉潮或撤離潮。主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9月,上海提前終止企業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2.3%,減資企業數較去年同期減少5.6%,說明外商對上海的投資有進有出,但總體上是進大于出。截至2014年底,上海共有外資制造業企業9100家,占全市外資企業總數的1/4;累計實際投資534.57億,占全市實到外資總額的1/3。(來源:中國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