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偷流量調查:軟件商與運營商利益鏈難破
2015/11/22 8:33: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手機“偷流量”事件近日頻頻被曝光。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的手機在抽屜里充電,卻在3小時內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須補繳1100多元上網費。中國電信技術手機“偷流量”事件近日頻頻被曝光。
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的手機在抽屜里充電,卻在3小時內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須補繳1100多元上網費。中國電信技術人員與手機廠商工程師調查后確認,異常流量是由手機內某款應用軟件重復下載大流量文件產生。
一張龐大的不為人知的手機軟件利益鏈背后究竟如何運作?誰在背后進行操作?權利和責任到底如何界定?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對此展開深入調查。
一鍵ROOT被指罪魁禍首?
“流量不清零”政策實施以來,在近期飽受詬病。有不少用戶表示,自從“流量不清零”政策實行之后,流量消耗就比以前快了。雖然有不少用戶直指運營商,但是根據《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了解,應用中的APP才是罪魁禍首。
一位不愿具名的從事APP編程的程序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流量跑得過快,主要是由于SP(服務提供者)的惡意越權。
公開資料顯示:SP是ServiceProvider(服務提供者)的縮寫,是指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即通過運營商提供的增值接口為用戶提供服務,然后由運營商在用戶的手機費和寬帶費中扣除相關服務費,最后運營商和SP再按照比例分成。而本文中的SP,則指代的是APP制作商。
“基本確定,流量跑得過快是受到SP制作的APP的影響,這樣的APP一般安卓手機的比較多。”上述程序員表示,一般是針對安卓系統做網絡定時器,檢測是否開了網絡,然后手機便開始跑流量。
“現在手機的分辨率越來越高,而且又是4G網絡。除了較大的企業做的APP以外,本來很多APP在流量控制上都不是很好。”其表示,由于安卓是jawa語言,屬于開源的程序語言,因此很多權限都有所放開。不少安卓的APP可以做控制器,控制手機中本無全控制的權限。“比如凌晨兩三點,APP可以自動檢測,打開網絡后上傳東西”。其表示,除了安卓手機以外,越獄后的蘋果手機其實和安卓沒什么區別。
而除了自動打開網絡以外,APP還可以通過開源的權限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寫短信,發送短信或者彩信。而這些權限,其實都是“用戶”給予的。
“用戶安裝安卓軟件的時候都會有權限提示,很多人全選允許就開始下載,這樣APP就拿到了手機最高的權限。”而所謂一鍵ROOT之后,雖然用戶在手機上的使用隨意性增強了,但是同樣對于惡意的SP商們,“用戶的權限控制就跟沒有了一樣,對方可以通過APP獲取手機上的通訊錄,撥打電話,甚至可以控制網絡,掌握位置信息”。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說。
如果說前幾年的偷流量,是為了與運營商在分成上能多獲利的話,那么近期的惡意偷流量的主要目的,則是獲取用戶更多的信息,或直接牟利,或者了解用戶喜好推送個性化信息。
安卓手機之危
除了運營商抓耳撓腮,硬件廠商也被用戶指責在APP過濾方面存在過失。面對這樣的現狀,硬件廠商也在做相應的努力,不是通過自己的應用商店做過濾網,就是通過第三方應用過濾不良APP,但是也都是事半功倍。
大神手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針對安卓手機跑流量快的情況,大神手機與360OS適配,用來過濾到沒必要的APP,并且360OS也有流量監控的設置。不過,其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APP偷流量是安卓手機的通病,所以即便是適配了360OS也只能說希望能改善這樣的情況,卻無法改變目前安卓app容易偷流量的難題。
小米手機則是在自己的小米商店進行過濾。小米手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小米手機的應用都在小米商店當中下載,在APP進入小米商店時,小米商店自身會有一次檢測,防止惡意APP進入商店。而對于良好的APP,在更新時若轉為“惡意”APP或者有偷流量的嫌疑都會直接下架。
而對于預裝軟件存在惡意走流量的問題,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預裝軟件常常出現在山寨手機以及通過線下渠道流通的手機之中。“山寨手機廠商以及線下賣場的利潤微薄,預裝軟件則成為他們的又一個收入主要來源。”而其表示,預裝軟件跑流量的情況要嚴重得多。“SP商與線下賣場抑或山寨手機廠商都會有專門集中的交易地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