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造船業深陷過剩泥潭 超60%產能集中于散貨船
2015/12/9 8:33: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已經持續低迷數年的中國造船業依然看不到復蘇的曙光,雖然大批船廠紛紛倒閉,但產能過剩形式依舊嚴峻。在近日召開的第18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在已經持續低迷數年的中國造船業依然看不到復蘇的曙光,雖然大批船廠紛紛倒閉,但產能過剩形式依舊嚴峻。在近日召開的第18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在主題演講時表示,當前造船業仍處在深度調整期,造船產能過剩的情況短期之內難以得到根本緩解。
根據工信部的預測,“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9000萬載重噸左右,需求依然低迷,而中國目前的造船能力還在8000萬載重噸左右。這也意味著,僅中國國內的造船產能就足以滿足全球的需求。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1-10月,中國承接新船訂單203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62.1%。截止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320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比2014年底下降11.6%。而2015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預計在4000萬載重噸以內,還不到實際產能一半。
產能過剩、訂單大降,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使得造船業在2015年出現了罕見的破產潮。2015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東方重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4月,溫州最大造船企業莊吉船業宣布破產重整。5月,正和造船向法院提出破產重整申請;5月,被譽為江蘇技術實力最強的造船企業明德重工因重整失敗,宣布破產清算。
進入下半年,揚州大洋船廠、福建冠海船廠、江西江州造船等船廠因陷入財務困境、發不出工資而爆發了一輪輪工人討薪風波。中國最大民營船廠熔盛重工則完全停產停工,變成“僵尸”企業。A股上市的江蘇舜天船舶也處境艱難。
一位民營造船企業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許多造船企業為了維持開工和人員的穩定,微利、無利甚至是虧損地接單造船。就算如此,船企也要面對苛刻的付款條件,需要墊付大量資金造船,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訂單能否生效、生效后工期能否保證,都是未知數。
造船業的困境源自航運市場的長期低迷。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于11月20日跌至498點,創出該指數誕生以來的最低值。在2008年5月,該指數最高曾達到過11793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