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風光背后現隱憂:忠誠度較低
2015/12/10 8:33:4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整個2015年,在國內車市競爭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國內自主品牌車企苦練內功,品質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可靠性提升明顯,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在表面看似風光整個2015年,在國內車市競爭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國內自主品牌車企苦練內功,品質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可靠性提升明顯,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在表面看似風光的背后,卻仍面臨諸多發展中的瓶頸,隱憂多多,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面臨著嚴峻考驗。
忠誠度較低
盡管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市場占有率賬面上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根據用戶置換意圖可以看出,品牌忠誠度并不高。
一項針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忠誠度的調查顯示,國內自主品牌的忠誠度只有17%。有85%的自主品牌車主計劃在購買新車時“更換品牌”,其中僅有30%的車主愿意繼續購買自主品牌。所以,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這種上升的態勢更像是一種表面的虛假繁榮。因為,一個品牌的忠誠程度是需要品牌廠商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以及優質的服務來塑造的,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品牌良好口碑積累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現階段自主品牌廠商通過引進外資技術、或者通過合資生產過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但更深層次的是需要對這些東西進行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做到在產品上不落后。從目前來看,自主品牌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注重客戶品牌忠誠度的經營,注意維護與忠實車主的關系,將口碑轉化為銷量,并且開發出能夠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產品;此外,自主品牌不僅要重視對用戶忠誠度的培養,更需要在服務上狠下功夫,要建立品牌差異化,突出自己的優勢,不能急功近利。
溢價進一步拉大
雖然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增幅和市場占有率都在上升,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利潤普遍偏低。
具體來看,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溢價進一步拉大,自主品牌在主流細分市場與合資車型的均價差在80%以上;自主品牌已無成本優勢,單車規模小,成本分攤大,自主品牌平均單車銷量為2.5萬輛,合資品牌則為6.5萬輛;自主品牌形象總體偏低,銷售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惡化。如果不從長遠布局的話,當汽車市場洗牌的旋風刮來的時候,被淘汰就會成為必然。預計自主品牌車企整體的利潤不佳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自主品牌車企苦樂不均的情況,還將持續下去,而且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明顯。在未來幾年時間內,一些沒有規模、沒有品牌力的自主品牌車企將會逐漸被淘汰,這將成為行業內的正常現象。
與此同時,自主品牌車企要想生存得更好,須盡快提升公司的凈利潤,這需要成本控制和尋找新盈利點雙管齊下。不過在成本控制上,研發成本、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可擠壓范圍”均已不大,只有在設計成本控制方面,自主品牌車企尚有“比拼的空間”。而這也使得自主品牌車企不得不尋求市場的新盈利點,增加公司的凈利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