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垂直類B2B電商年終大盤點
2015/12/22 8:33:5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伴隨“找鋼網”的風生水起,一大票“找XX”類型的網站應運而生,并且不同程度地獲得了資本的追捧。看明白了找鋼網,對其他領域的B2B也就都不難理解了。本一、追本溯源——找鋼網
2015年伴隨“找鋼網”的風生水起,一大票“找XX”類型的網站應運而生,并且不同程度地獲得了資本的追捧。
看明白了找鋼網,對其他領域的B2B也就都不難理解了。本環節匯集網絡上代表觀點,并從產業特征、商業模式和關鍵成功要素三個維度對“找鋼網”進行一個系統梳理,為不了解這個產業的人,以及本文后段部分的分析做一下鋪墊。
(一)產業特征
關于“找XX”類電商的產業特征,已經有投資人對其做了很充分的總結,這里就再多絮叨一遍:產能過剩、多SKU、交易環節多、價格波動大、產品相對標準化、客單價適中,以及上下游集中度相對較低、中小微企業多。
1、產能過剩
只有是買方市場的時候,整個行業才有產業鏈優化的動力,而在賣方市場的時候,整個行業的利潤足以撐起臃腫的鏈條,是沒有人會想到產業鏈優化的,畢竟,大部分人能躺著掙錢的時候,是少有人愿意站起來賺錢的。
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大量資金投向基礎行業,鋼鐵行業同樣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到2011年,鋼貿行業更是頻頻出現危機,大量產品積壓在經銷商手里。
行業專家一般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9%-83%比較合理,低于75%即為嚴重過剩。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2007-2011年保持在80%左右(79.5-81.3%),總體上處于合理水平。但2012年之后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2012-2014年,我國粗鋼產能分別為10億噸、10.4億噸、超過11億,粗鋼產量分別為7.2億噸、7.79億噸和8.23億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74.9%和低于74.8%。考慮到產能統計不完全,近幾年的實際產能利用率可能還要更低一些。
2、多SKU
產業SKU越多越好,多到一定量級,比如“萬”這個級別,B2B平臺相對線下貿易商的優勢會顯著提升,畢竟線下貿易商覆蓋的SKU是有限的。
國家統計局在《統計用產品分類目錄》中,將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產品中的鋼材類產品分為鐵道用鋼材、大型型鋼、中小型型鋼...等22類,在實際的工作和研究中,將鋼材產品大概分為建材、熱軋、冷軋、管材、型材、涂鍍板、中厚板等幾大類,每個大類下面根據品名、規格和材質等的不同又可以分出更多的SKU。
當前找鋼網上主要有四種大類:熱卷、建材、中厚板、冷鍍。
3、交易環節多
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決策和C端客戶的交易決策大大不同,企業間會有很多內部流程,還涉及灰色利益。一家企業的交易對象往往是很有限的,而且交易關系越簡單,越容易形成固化的供應關系。
鋼鐵交易鏈條冗長,分為鋼廠—大代理商—中間商—采購商—終端。五年以前,整個鋼鐵貿易的鏈條不只是五級,最多達到八、九級,一噸鋼從鋼廠到終端手里有時候需要倒手八次。有人將客戶分為五級:鋼廠(F)、一級代理商(B1,有真實庫存),中間商(Z,靠信息不對稱賺錢),接下來是服務商(B2,是真實服務于C端用鋼企業需求的),最后是終端用鋼企業(C)。鋼廠的銷售命脈完全掌握在代理商(B1)手中。鋼廠直供的比例是30%,渠道市場占70%。在鋼鐵8億噸的產量里面,只有30%是鋼廠直供給終端的。這些終端往往是一些比較獨特的客戶,一般以央企,國企,大型外企等用戶為主,他們單筆采購的噸數非常高,所以鋼廠才樂意直供。
交易環節眾多,導致產業利潤率大幅下降,據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產鋼500萬噸以上的鋼廠的銷售利潤率僅為0.31%,同期工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47%。
4、價格波動大
價格波動頻繁會帶來整體的經銷結構不穩定,經銷商吃大量的庫存會存在價格波動的風險,導致大的經銷商很難產生。
價格波動要大,這決定了采購商的決策成本。“成本太高,他才會把訂單委托給你,這樣能集中大量訂單,成為一個入口公司”。
鋼廠要找人賣貨,買家也有需求,鋼價波動大,一天可能波動2次,他們需要一個平臺幫它買貨。
5、產品相對標準化
所謂“相對”就是,太標準的產品利潤太薄,如大宗商品,非常不標準的產品,賣家又難以基于線上信息做交易決策,因此需要在過程中平衡篩選。
鋼鐵類似于書籍,標準化程度極高,非常適合電商式銷售。
6、客單價適中
客單價過高,超過100萬,十有八九是通過線下交易,和平臺無關;客單價太低,B2B平臺覆蓋的客戶數相對toC業務始終是有限的,從而流水會起得慢,勢能就起得慢。
全國鋼貿領域有30萬個“小B”客戶,這些小買家客單價在8-12萬元之間。
7、上下游集中度相對較低
嚴格來講,這一條在鋼貿市場表現得并不突出,雖然鋼貿商集中度低,但鋼貿上游的市場集中度還是適中的,呈現逐年走低的趨勢。
鋼材貿易商集中度低:目前鋼材貿易商已跌破10萬家,但行業前100名企業經營總量僅占全國消費總量的15%。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中儲物資等國有大型鋼材貿易企業經營量也不過4000萬噸,民營企業多局限于區域性,與鋼鐵資源采掘環節、生產環節相比,行業集中度更低。
201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也表現出下降趨勢。其中,粗鋼產量前10名(20名)企業的產業集中度下降趨勢較為明顯。12月份,前10大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總量份額約為36.59%,與2013年12月的42.36%相比,下降了5.77個百分點;前20大鋼鐵企業產量所占的份額從2013年12月的58.82%跌落到目前的52.24%——產業集中度下降了6.58個百分點。
從區域布局看,華北和華東是鋼鐵主要產地,2014年產量占比合計達65%,而西南和西北地區產量合計占10%;從單一省份看,2014年產量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河北省、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和山西省,產量占比分別為23%、12%、8%、8%和5%,合計占比達56%。
我國鋼鐵行業以內需為主,2014年出口比重占比為12.1%。從經濟體量與經濟增速看,華東、中南和華北經濟總量位居前三,且GDP增速和固定資產增速處于較高水平;西南、西北地區經濟體量較小,但GDP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國領先;而東北地區經濟體量較小,且GDP增速和固定資產增速最低。總體看,華東、中南、華北是鋼鐵行業的主消費地,而西南、西北地區用鋼需求有望保持增長,而東北地區用鋼需求或疲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