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用車銷量三甲排位再生變 一汽大眾失銷量冠軍
2016/1/17 8:39: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根據車企和統計機構發布的最新數據,一汽-大眾已在去年失去乘用車銷量冠軍寶座,以163.4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三;上汽大眾則以181.2萬輛的銷量奪冠;上汽通經過2015年的激烈角逐,乘用車銷量三甲的排位再度生變。
近日,根據車企和統計機構發布的最新數據,一汽-大眾已在去年失去乘用車銷量冠軍寶座,以163.4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三;上汽大眾則以181.2萬輛的銷量奪冠;上汽通用銷量為175.2萬輛,位列第二。
在2015年中,《中國經營報》記者對業內專家就“合資三強”的走勢進行過多次采訪,大多數專家都對一汽-大眾表示看好,雖然其曾于年中出現幅度較大的銷量下滑,但專家認為,承載大眾品牌“嫡系”車譜的一汽-大眾保位之戰并不艱難,“斷軸門”“柴油門”等負面新聞對其影響甚微。然而,在負面新聞不斷的外部因素和產品布局失利等內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即便一汽-大眾做出了持續推新和降價等應對舉措,也仍未能保住冠軍之位。
據一汽-大眾內部人士透露,除產品布局不足之外,一汽-大眾于去年經歷的組織架構調整和產能調整也對銷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師表示:“一汽-大眾欲借調整實現未來長遠發展的意圖顯而易見,但面對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持續發力,一汽-大眾還是應該分出一部分精力來把握現在。”
未達銷量目標
雖然一汽-大眾高層在去年的多次采訪中表示,有信心實現全年185萬輛的銷量目標,但最終結果仍差強人意。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一汽-大眾全年銷量數據為163.4萬輛,同比下滑9.0%,在2015年乘用車銷量前十名當中下滑幅度最大。其不僅失去2014年剛剛得到的乘用車銷量冠軍寶座,還與主要競爭對手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差距明顯。
對此,一汽-大眾內部人士坦言:“銷量下滑的原因來自諸多方面,在產品布局上,我們在增速較快的SUV和MPV板塊布局不足,但很快會有新品推出;而除此之外的組織架構調整和產能調整,都是為了更好地布局長遠發展。”
縱觀2015年車市,SUV與MPV板塊的漲勢顯而易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去年全年,我國乘用車銷售總量為1172.02萬輛,同比下降5.33%;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銷售622.03萬輛,同比增長52.39%;多功能乘用車銷售210.67萬輛,同比增長10.05%。
顯然,在產品板塊的布局集中在轎車車型的一汽-大眾并沒有受益于這兩個市場的增長。而且,受“斷軸門”事件影響,其主力車型速騰的更新效應并不明顯。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速騰車型銷量為27.99萬輛,同比降幅為6.7%,與此同時,未受直接影響的捷達、邁騰、新寶來等車型在轎車市場整體頹勢下亦表現不佳,一汽-大眾品牌車型僅有高爾夫實現微增,且增幅僅為0.3%。而在奧迪品牌中,除A3與Q5實現銷量增長外,其他車型均出現不同程度銷量下滑。此外,在本該乘勝追擊的2015年,一汽-大眾并沒有全新產品推出,而是延續了既有產品線,僅對原有產品進行了更新換代,不得不說,此舉在新車效應明顯的中國市場不占優勢。
如是,一汽-大眾車型換代后的效果并不明顯,未能彌補其去年設備調整造成的損失,而與車型換代同時進行的人事變動,也并未給一汽-大眾2015年下半年銷量帶來明顯生機。
相比之下,一汽-大眾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則在微增車市中做出了更多努力,上汽大眾通過“家族式”戰略摘得桂冠,而上汽通用則全面發力,以開拓新領域業務緊隨上汽大眾之后。
競爭愈演愈烈
早在2015年初,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就對記者表示:“從幾次危機事件的影響來看,大眾在銷量上似乎并未受到大幅損傷,這也意味著其在華根基較穩,在遇到問題時有一定的緩沖空間。但是,來自通用的威脅不容小覷,且鑒于中日關系的緩和,歷史和政治因素對日系車的影響正在持續減弱,加之自主品牌正在成長壯大,大眾若不能在2015年進行更加激進的戰略布局,其在華業務恐將腹背受敵。”
如其所言,在增幅日漸收窄的整體環境下,各大車企都在力促格局改變。其中,上汽通用已在2015年祭出“組合拳”——產能擴張、新品推出、大面積降價、啟動新能源戰略、力推出口業務等。雖然這種“全面開花”式的做法不免雜亂無章,但此舉確實對2015年銷量提升作用不小。
同時,日系車型亦在2015年實現止跌回暖。其中,東風日產實現了5.1%的同比銷量增長。而自主品牌也日益成長壯大,對乘用車市場尤其是SUV市場份額的搶占趨勢明顯。其中,長城與長安汽車分別以23%和32%的同比增幅對合資品牌進行趕超。
但即便境況如此,同受“柴油門”DSG余震影響的上汽大眾卻也通過“家族式”戰略保持住了優勢。作為上汽大眾2015年的發力的重點,朗逸、桑塔納、Polo三大產品譜系共同構成的“家族式戰略”實現了協同作戰,成為其在乘用車市場奪冠的主要動力來源。也正是上汽大眾的逆勢突圍,讓一汽-大眾無法將負面新聞的影響作為銷量下滑的借口。
“2016年,車市競爭將更加激烈,若一汽-大眾不能抓住眼前的機遇、奮力對抗來自競爭對手的發力,其2020戰略恐將成為空中樓閣。”上述分析人士稱。
亟須立足當下
在大眾品牌剛剛進入中國消費者視野之時,一汽-大眾的優勢曾十分明顯,其不僅擁有豪華品牌奧迪助陣,各款“大眾神車”也均落在其名下。而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推陳出新,品牌效應的光環正在消失,關于“神車”的神話也正與市場漸行漸遠。
從現有短板上看,一汽-大眾的硬傷無外產品布局缺陷,而其目前似乎已意識到這一短板造成的危害,正在試圖扭轉局面——據悉,一汽-大眾的SUV產品或最快于年內推出。一汽-大眾公關總監李鵬程表示:“未來一汽-大眾將推出3款全新SUV車型并形成錯位布局。”此外,其還將在今年推出8款新車,其中包括首款“MPV”高爾夫·嘉旅、全新寶來家族以及邁騰B8L等車型。而在新能源板塊,一汽-大眾亦將持續發力,奧迪A6Le-tron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將于年內實現國產,其他新能源車型亦將陸續問世。
以上計劃出于一汽-大眾對市場的研判,且對目前的局面而言勢在必行。在SUV、MPV和新能源三大熱門板塊的布局,將使一汽-大眾彌補多年來的缺憾,或對其2016年銷量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此外,分析人士指出,一汽-大眾還應加強在產品宣傳上的調整,相比之下,目前上汽通用和上汽大眾在“年輕化”方面的營銷舉措已初獲成效,一汽-大眾也應嘗試在該領域的迅速改進,這樣才能為近期推出產品保駕。
如此,在穩住2016年局面之后,一汽-大眾才能擁有實現“2020戰略”的基礎和動力。根據該戰略,到2020年,一汽-大眾要實現產銷300萬輛。為實現這一目標,其產能計劃正在落實當中——目前,其已有長春基地的一廠和二廠、成都西南基地的三廠和佛山華南基地的四廠,目前華南基地的二期工程仍在建設中,預計到2020年,一汽-大眾的生產能力將按計劃提升至300萬輛。
“新品的迅速推出有利于影響力的延續不斷,而在新領域的布局也將為一汽-大眾的長期發展貢獻力量,”張志勇表示,“除此之外,其還需緊盯競爭對手在中國的一舉一動,即在穩中求進的同時,做到知己知彼。”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