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0城房價解讀:一二線城市普漲 樓市政策或繼續寬松
2016/1/19 8:43: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7個,上漲的城市有39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2%,最低為下降0.9%。(二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
(一)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7個,上漲的城市有39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2%,最低為下降0.9%。
�。ǘ┡c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個,上漲的城市有21個。1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7.5%,最低為下降5.3%。
二、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
�。ㄒ唬┡c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4個,上漲的城市有37個,持平的城市有9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3%,最低為下降0.5%。
�。ǘ┡c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4個,上漲的城市有35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12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2.6%,最低為下降8.6%。
數據特點解讀:
2015年1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調的城市有27個,同比下調的城市有49個;
2014年1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調的城市有66個,同比下調的城市有68個;
2013年1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調的城市有2個,同比下調的城市有1個;
2012年1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調的城市有8個,同比下調的城市有26個;
2011年12月,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調的城市有52個,同比下調的城市有9個。
政策刺激下,樓市暖冬出現
從數據走勢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與上月相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從過去的一年多70大城市的房地產數據看,主要有兩個特點:
復蘇:從年初房價全面下調,到330政策后一線城市強勁復蘇,帶動了一二線市場的火爆,整體看,在年末70個大城市房價過半環比上漲,基本代表了2014年開始的這一輪非常調整結束。
分化:整體市場看,分化非常嚴重,從同比數據看,漲幅最高的深圳同比上漲47.5%,而同比下調的城市丹東等同比下調了5.3%。上海、北京,同比漲幅超過10%。
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較快,環比漲幅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其余二線城市環比較為平穩;大部分三線城市仍然處于庫存逐步消化階段,環比仍在下降。
從同比看,城市間分化現象更為明顯。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平均漲幅遠高于二、三線城市,三線城市房價同比平均仍在下降。
北京市場分析
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10.4%;
二手房漲幅達到了1.7&,同比上漲達到了20.8%。
二手房:12月創造最近2年新高。
12月收官,北京樓市成交活躍,整體看,二手房單月簽約高達23096套,而新建商品房住宅簽約也達到了5640套,成交量價上漲。
首先,2015年一系列政策刺激樓市復蘇,在2014年調整的基礎上,北京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回暖,同比是2015年330政策后,疊加數次降息降準,整個北京市場明顯升溫。
其次,土地市場的持續火熱也影響了購房者的積極性,在2015年,全年已經出現了26宗地王,這種情況下的出現,導致全北京各區域普遍出現了成交上漲的現象。
第三,2015年來,北京商品房住宅逐漸改善化,不僅成交高端,從供應數據看,截止日前供應的商品房住宅中,三居以上比例高達60.8%,這一比例也是歷史最高,在2013-2014年,比例均只有47.5%與55%。整體看,隨著地價上漲,北京樓市進入了大戶型化。
第四,北京土地供應郊區化,城區土地供應比例越來越少,這使得北京的五環內存量越來越少,從過去幾年變化看,五環內可售商品房住宅已經從過去的2萬套以上下調一半到現在的1萬套左右,剔除其中的部分無效庫存,實際五環內可售住宅非常少
5環已經成為北京高端物業的分界線,從市場成交看,五環內平均單套成交額在2015年為800萬,而到了2016年過去的10幾天簽約的五環內商品房住宅看,平均單套已經高達984晚報,五環已經進入頂豪階段。
五環內商品房成交均價從2015年開始,進入5萬+運行階段,在2016年目前看,成交均價已經達到了56452元每平米,
第五:二手房成交上漲明顯,北京市場已經在上海之后進入了存量房階段:年末二手房價格也出現了明顯的翹尾現象。
全國市場走勢: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為實現化解房地產庫存的目標,會議主要從擴需求、降房價、轉租賃、去限制四大要點出發,為下一階段房地產市場政策走向奠定基調。
12月,重點城市新房銷售量再創年內新高,且單月成交水平是近七年以來最高位,市場達到階段性井噴。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樣創年內新高,且為2013年3月以來的單月最高位。
12月,重點城市土地供應量高位回落,供應釋放帶動成交量年末翹尾。重點城市土地市場活躍依舊,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地王頻繁出現。
12月,重點房企購地金額有所回落,而購地面積則創下年內新高。萬科、保利、華潤2015年購地金額均超過600億元,排名前三甲,雅居樂、建業、富力則擴張謹慎。
2015年新房市場在年初經歷了短暫的下滑之后,由于330政策的刺激二季度市場迅速升溫,一直到年末仍然熱度不減,并在930政策刺激下,四季度迎來又一波高潮,且達到歷史高位水平。12月單月成交量是近七年以來最高位,市場達到階段性井噴。年末成交上升帶動房價呈現上揚走勢,不但上漲城市增加,且漲幅有所擴大。
12月,重點城市新房銷售量再創年內新高,且四季度市場走勢節節攀升。中原監測的40個城市數據顯示,12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上升15%。其中,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分別上升27%、11%、20%。從同比情況來看,上述40城市12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上升30%。而且,12月單月成交水平是近七年以來最高位,市場達到階段性井噴。
12月,重點城市新房供應量為年內第二高位。上述40城市12月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環比上升5%,同比下降10%。同時,各地推售量也持續回升,中原監測的22個城市數據顯示,12月重點項目推售套數環比上升7%,為下半年最高位。
同時,推盤認購率保持高位,上述22城市12月認購率達到64%,連續三個月超過60%,其中中山、蘇州及深圳認購率超過80%。
2015年新房市場在年初經歷了短暫的下滑之后,由于330政策的刺激二季度市場迅速升溫,一直到年末仍然熱度不減,并在930政策刺激下,四季度迎來又一波高潮,且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但在庫存高企的壓力下,銷售回暖短期內未能帶動投資復蘇,全國開發投資持續走低。其中西部地區住宅投資降幅出現擴大,城市分化日益加劇。且作為市場重要的先行指標,房屋新開工面積降幅持續擴大。而房地產新開工的下降,對國內整體經濟有較大影響。
12月,六大城市中除成都外,中原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均環比上漲。全年來看,深圳房價漲幅遙遙領先,其在2009年也曾出現類似漲幅。預計深圳2016年表現將與2010年類似,后市房價走勢趨穩。上海房價漲幅緊隨其后,為2010年以來年度最高漲幅。
房企層面,今年以來,銷售金額增幅居前的房企包括恒大、金地、新城、華潤、保利等,業績同比增幅均超過三成。而富力及綠城今年表現不甚理想,業績同比降幅超過一成。
未來市場預測:
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最被標桿房企看好。特別是降息后,一二線城市,樓市資金面將明顯好轉。房價從統計局數據看已經全面上漲。三四線因為庫存絕對值過高,這種情況下,2016年市場分化的趨勢將依然延續:
2016年的上半年房地產救市政策依然會持續出現,說明了房地產對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大,樓市政策繼續寬松。
但分化的市場格局下,房地產依然面臨巨大的風險,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地王對房價上漲的要求非常高,未來一年二線城市將成為市場熱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