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體檢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精細化管理最重要
2016/1/19 8:53: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美年去年收購慈銘,又在最近以咄咄逼人之勢對愛康國賓展開要約收購,三巨頭的對抗中,美年顯然把握主動并占據上風。那么,美年真的是那么完美嗎?俞熔依靠自己經驗豐富的美年去年收購慈銘,又在最近以咄咄逼人之勢對愛康國賓展開要約收購,三巨頭的對抗中,美年顯然把握主動并占據上風。那么,美年真的是那么完美嗎?
俞熔依靠自己經驗豐富的資本運作技巧,在健檢行業展開收購,迅速成為行業老大,并大有一統江山之勢。但是,企業界人士都知道,資本運作最終只是整合企業的工具,而最終讓企業長久生存下去的,還是依靠管理。資本整合的作用是聚沙成塔,但是這個沙塔堆得越高,若沒有良好的管理,倒下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果審視國內健檢行業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在愛康國賓和美年出現以前,這個行業主要的爭奪者是慈銘和來自臺灣的美兆集團。
美兆集團有近30年的歷史,2003年進入北京在大陸開設了第一家體檢中心。當時,這家集團有7家大型體檢中心,分布在亞太地區,包括中國臺灣4家、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各1家。
當時,美兆代表體檢市場的最高端,而慈銘代表低端。由于定位有些過高,在大陸市場水土不服,美兆現在已經淡出了健檢行業的第一陣營。不過,當初美兆是體檢市場的標桿,眾多國內民營體檢企業都在學習這家企業的先進經驗。
美兆的管理特點在于全部體檢中心使用統一型號的機器,使用統一的耗材,所有數據可以對比。而國內的民營體檢中心很難做到這一點,在快速并購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無論是美年,還是愛康國賓,為了擴張,都不斷收編了一些獨立的體檢中心。比如愛康國賓去年5月就收購了11家原國藥集團旗下的體檢中心和門診部,去年6月又收購了2家煙臺的體檢中心。
“這些體檢中心使用的機器型號不同,耗材不同,因為標準不統一,顧客體檢的資料無法比對,就很難進行健康管理。”美兆集團北京體檢中心原總經理戴明哲說,“因此,美兆很少收購企業,多是自己新建體檢中心。”
不僅愛康國賓面臨這樣的問題,定位比愛康國賓更低的美年收購案例更多,面臨的整合問題更艱巨。
如果說機器設備不統一是管理上的硬件問題,服務質量無法保證則代表著軟件上的問題。
在愛康國賓的一些繁忙的體檢網點,一天數百人體檢是常見的事,這么大的流量對一家體檢中心來說很難保持秩序。愛康國賓體檢單價大約400到500元每人,美年的體檢單價更低,人更多。
“民營體檢機構,口碑是生命力,如果服務質量不好,怎么能和實力強大的公立體檢機構競爭?”一位企業界人士評論。他曾陪同他父親去一家大型民營體檢機構體檢,由于當天顧客人數眾多,醫務人員顯得不耐煩,體檢動作用力過猛,導致他父親不滿,當場和體檢人員發生口角。
盡管民營體檢機構不斷增多,競爭激烈,但是這一市場仍然存在巨大空間。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的統計,盡管民企表現活躍,但國內體檢市場仍然是國營企業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數據顯示,超過95%的體檢市場為國營醫院附屬的體檢機構所占據,民營企業市場份額尚不足5%。
“中國老百姓向來有‘三甲醫院情節’,當地三甲醫院往往在群眾中有不錯的口碑,而且公立醫院還有地方的財政撥款支持,這讓它們處于市場的有利地位。”戴明哲解釋,“但是,畢竟公立醫院都是獨立的,很少連鎖,他們的影響都有地區性,相對于在全國樹立品牌的民營體檢機構,市場能夠開拓的空間還是很大。”
正因為國營體檢各自為戰,很難形成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品牌,這給民營體檢拓展帶來了機會。但是無論怎樣的機會,市場競爭都必須靠優良的服務取勝,如果在市場上只靠資本手段勉強捏合,沒有一套強有力的管理體系作為連接的靈魂,企業難免最終在競爭中被淘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