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將打造世界經濟新未來:打破工業界限促使工業融合發展
2016/1/22 8:58: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ㄔ瓨祟}《機器“活”了——智能制造打造世界經濟新未來》,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酌情修改) 一家工廠里的一個機械手臂突然學會了“說話”。它知道該在什么時候告�。ㄔ瓨祟}《機器“活”了——智能制造打造世界經濟新未來》,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酌情修改)
一家工廠里的一個機械手臂突然學會了“說話”。它知道該在什么時候告訴管理人員,“我已經工作太長時間,現在有點累了,干活有點力不從心”。
管理人員了解情況之后,及時對機械手臂進行檢修和維護,既可以防止機械手臂突然壞掉而耽誤生產,也保證了機械手臂的工作效果,確保產品質量。
這聽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然而在德國,人們把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在機器中安裝傳感器和無線通信芯片,讓機器學會了“說話”——機器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在出現異常的時候能自動報警,使人們能實時監控機器的工作狀態,確保機器持續、良好地運轉。這就是時下熱議的“工業4.0”技術,也是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特征。
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主題確立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大背景是,全球經濟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依然缺乏強勁復蘇動力。與此同時,包括傳感器、機器人、3D打印和物聯網等在內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創新不斷向前,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希望。
機器“活”了
裝上傳感器和通信功能組件的機器有了“大腦”“嘴巴”和“耳朵”,變成了能“說”、能“聽”、能交流的智能機器。除了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使用者傳遞信息外,機器與機器之間也有了相互交流的能力。
在德國傳動與控制設備生產商博世力士樂公司的工廠里,人們就可以找到這樣“活”的機器。
在一條長達數米的U形生產線上,裝有芯片的半成品被放置在上面,生產線上的機器讀取芯片數據之后就知道這個半成品需要進行什么樣的處理,究竟該在哪個地方裝個螺絲,哪個地方裝個彈簧等。工位上裝有顯示器,工人按照顯示器提示,為半成品裝配好各種零件,經過幾道程序的處理,成品就下線了。
工作人員介紹說,單生產線上的零配件就達到2000種。一條小小的生產線,按照需求不同能夠生產6個產品族的近200種不同種類的產品。
就博世力士樂而言,“工業4.0”技術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工廠既能削減成本,又能提高生產率,還能完全顛覆傳統的生產管理流程,加快產品的研發和更新換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