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紅包:微信、QQ與支付寶的社交、支付攻防戰
2016/1/24 8:43: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互聯網世界,弱者進攻、強者防守是永恒的定律。伴隨著年味越來越濃,已經成為“新民俗”的春節紅包開始成為了微信、QQ和支付寶三家的戰場。與之相對應的是,在這一場硝互聯網世界,弱者進攻、強者防守是永恒的定律。
伴隨著年味越來越濃,已經成為“新民俗”的春節紅包開始成為了微信、QQ和支付寶三家的戰場。與之相對應的是,在這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中,騰訊系與阿里系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互為攻防的戰爭:在移動支付的戰場,微信和QQ進攻,支付寶防守;針對于社交,支付寶進攻,微信和QQ防守。
這與去年春節的第一次紅包大戰中支付寶純粹防守,微信和QQ強勢進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去年,由于幾乎完全沒有社交基因,處于守勢的支付寶為了阻擊微信和QQ,強行推出春節紅包,結果在微信和QQ切斷支付寶的情況下,口令紅包的迂回戰術,仍然避免不了“逼公雞下蛋”的尷尬——用戶罵聲連天,最終數據慘淡結局。
今年,對于支付寶來說,一大變局在于其終于意識到,移動社交相較于PC時代,最大的改變在于社交鏈其實已經不再是騰訊的獨一份,基于通訊錄的社交關系早就放在了那里,關鍵在于創造用戶的使用場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支付寶在去年年中的新版本中就加入了“像素級復制微信”的社交元素,同時在今年不惜血本的以2.69億元拿下春晚,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復制微信和QQ看春晚、搶紅包的場景,以此來激活整個社交鏈。
但,即使是這樣,大多數人仍然不看好支付寶能做好社交。究其緣由,很多人大多會用“阿里沒有社交基因”來概括。背后所表達的無非是當用戶習慣于將支付寶定位為支付工具的情況下,很難再扭轉理念,再將其視為一個社交工具。畢竟,錢對于用戶來說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東西……但,這真的是阿里所缺少的那個基因么?
我們可以看到,以ToB業務為主的百度孕育出了類似于貼吧、知道等深度ToC業務的產品;強于社交的Facebook,同樣也有Feed廣告業務……實際上,所謂支付寶所缺少的基因,除了所謂用戶習慣遷移之外,最起碼還有兩重因素:
其一,雖然移動互聯網讓社交關系鏈不是騰訊的獨一份,但是對于微信和QQ來說,它們的社交關系其實是“通訊錄+QQ”的合集。回想一下當年微信靠什么打敗米聊,其中一個最為關鍵的元素就是QQ關系鏈向微信的導入。如果說基于通訊錄的社交是熟人社交,那么QQ的泛社交體系對于即有的通訊錄社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加分項。不過分的說,支付寶想要做社交,需要過了QQ這一關。更或者說,站在騰訊的立場上,QQ其實相當于社交的護城河;
其二,相對于阿里的交易、百度的搜索,騰訊的社交業務更為穩固,其關鍵因素就是對于用戶,社交有極強的排他性,存在著用戶集體遷移的問題。用戶可以不喜歡淘寶,用亞馬遜,不喜歡百度,用谷歌,但是如果他不喜歡微信和QQ,那么意味著朋友都聯系不到他。再者,社交具有“黑洞”效果,前兩年風生水起的各種陌生人社交軟件,最后大多都是承擔了“給微信和QQ倒流”的作用。所以,對于支付寶來說,完全不存在垂直領域突破的可能性。而能否讓用戶有足夠的動力進行整體遷移,估計一個春晚似乎還不是很夠。
可以預見,在社交市場,騰訊系的防守體系——QQ——和社交行業原本的特殊性——排他性——是支付寶進攻中最難翻越的大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