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經濟占GDP比重首超1/4 廣東江蘇山東居前三
2016/1/26 8:46:4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近日發布的《2015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信息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首度超過了1/4,且和美國、日本等GDP增速下行,信息經濟卻一路上行,這是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又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近日發布的《2015中國信息經濟發展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信息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首度超過了1/4,且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信息經濟增速和GDP增速走勢并不一致,兩者出現了明顯的而且正在擴大的“剪刀差”。
分省域來看,各省信息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與其GDP呈現出正相關性,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全國各省信息經濟增速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棗核形”結構。這其中,廣東省以24293億元的信息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一。
1月25日公布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6年將通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等措施,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
“剪刀差”正在擴大
《報告》稱,中國信息經濟在2014年的總體規模已經達到16.76萬億,增速由2008年的10.93%逐步提升到了14.32%。信息經濟占GDP比重達到26.3%,比上一年度提高3.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了58%。
和發達國家不同,中國信息經濟增速和GDP增速走勢并不一致,兩者出現了明顯的而且正在擴大的“剪刀差”。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信息經濟研究課題組專家何偉認為,中國出現這一情況和目前的產業結構有關,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已經穩定,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經很高了,而中國則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目前,信息經濟改造傳統經濟仍處于一個起點位置,未來的空間巨大,因為信息經濟在GDP中的占比仍然比較低。”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力轉換的關鍵時點,關于信息經濟能否作為經濟新動能來支撐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何偉認為,作為一個單獨的統計主體是否能支撐經濟的增長仍需更多的數據驗證。不過他強調,應當更加關注信息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和融合性發展的趨勢,這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報告顯示,中國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基礎型信息經濟,正呈現出一個整體放緩的態勢,其占比呈“倒V字”形變化;以跨界應用為主的融合型信息經濟現在已經成為主導,其占比呈“正V字”形變化。
同時以互聯網新業態為代表的、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應用的新生型的信息經濟和福利性信息經濟正在成為潛在的增長點。
經濟大省信息經濟規模大
“今年我們把重心放到了省域信息經濟的發展上面”,何偉介紹,各省信息經濟的發展由于戰略導向、經濟基礎、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不同而表現出明顯的梯級分布特征。
2014年,省域信息經濟總體規模排名最高的五省(市)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全國各省(市)的信息經濟規模可以劃分為四個梯度,其規模呈現出自東向西逐級遞減的趨勢。
報告認為,各省信息經濟規模與其GDP呈現出正相關性,且相對于GDP具有更強的聚集性。比如,信息經濟第一、第二梯隊的13個省份也是GDP規模的前13名,且信息經濟總量前4名、前13名省份的全國占比分別比GDP總量前4名、前13名省份的全國占比高5.46%、4.91%。
“棗核形”省域增速分布
據何偉介紹,全國各省信息經濟增速整體呈現出明顯的“棗核形”結構,從2014年各省信息經濟增速梯級分布情況來看,增速在25%以上的省份和增速在10%以下的省份數量較少,絕大多數省份信息經濟增速都集中在10%-25%之間。安徽、貴州、重慶、新疆和甘肅信息經濟發展搶眼,是增速最高的五個省,增速均在25%以上,吉林成為信息經濟增速唯一低于10%的省份。
全國各省信息經濟GDP占比整體也同樣呈現“棗核形”結構,大部分省份信息經濟GDP占比均在20%到30%之間。上海、廣東、北京、江蘇、天津等省(市)信息經濟的GDP占比均超過了30%,是占比最高的五個省;甘肅、寧夏、新疆等少數西北省區信息經濟的GDP占比則低于20%。
廣東為什么拔頭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各省區市信息經濟規模排名中,北京、上海未進入前三。而廣東省則拔得頭籌:2014年廣東信息經濟總量24293億元,排名全國第一,信息經濟占GDP比重35.83%,信息經濟增速22%,均顯著高于全國水平。
廣東省獲得第一固然和其經濟規模有關,不過報告認為,融合型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重要的原因。
何偉表示,我國基礎型信息經濟發展相對成熟,增長趨于平緩,2014年其增速為5.58%;而融合型信息經濟則依托于我國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開始迅猛發展,呈指數級增長態勢,2014年其增速高達25.99%。占信息經濟的比重已高達75.44%。
報告認為,廣東省近年來大力推進智能制造、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信息消費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外,廣東的新生型、福利型信息經濟在全國也明顯處于領先地位。阿里研究院報告顯示,2014年廣東省電子商務指數為18.53,排名全國第四;智能服務指數為50.2,也排名全國第四。
1月25日公布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2016年將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其內容包括: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一網三環”光纜骨干網擴容,打好城市光纖改造攻堅戰,加快農村光纖網絡建設等。
產業方面,廣東省提出要實施“互聯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深入推進“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加快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