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食品行業發展9大趨勢
2016/1/28 9:04: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中國食品產業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與趨勢,這對于中國食品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機會,實現更大的發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中國食品產業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與趨勢,這對于中國食品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將挑戰轉化為機會,實現更大的發展,是中國食品產業面對的重大課題。基于這樣的背景,光明食品集團與專注于全球食品農產品領域的荷蘭合作銀行共同合作,將中國經驗與國際視野緊密結合,深入研究中國食品產業新的變化要素,聯合發布《2016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報告》。
趨勢1
食品產業需求增長預期放緩
未來發展更加依賴價值驅動
隨著中國經濟由外需向內需驅動的轉換,經濟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也將得到提升。總體來看,未來的食品、農產品需求增長,與經濟總體增長相類似,即由過去的數量驅動逐漸轉化為價值驅動,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轉換。
從整個食品行業來看,未來一段時間,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食品行業發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將出現回落。以中國A股市場食品飲料行業73家上市公司為例,分析3年多來食品企業經營數據的變化,發現食品行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都呈現出回落態勢。2014年A股73家上市企業營收3731億元,同比增1%,凈利潤為487億元,同比降8%。相比較于前幾年,行業發展速度出現比較明顯的放緩。
從細分領域來看,新常態對食品和農產品帶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
■谷物和油籽消費稻谷和小麥整體持平,玉米和大豆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肉類消費豬肉的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其增長已基本飽和;未來的消費增長將主要來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類的消費量可能由于相對較低的價格水平得到較大增長。
■乳制品消費量乳制品消費量將持續提升,但整體消費量增長趨緩。
■其他處于食品產業鏈下游的行業由于需求的收入彈性更大,細分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更加多樣化。
趨勢2
食品消費不斷升級
品類渠道區域分化
隨著國內供需狀況發生根本改變以及國內食品消費不斷升級,在經濟新常態下,食品在消費品類、消費渠道和消費區域等方面將呈現分化的趨勢。
■食品消費品類出現分化隨著食品消費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溫飽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漸減少,而體現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費支出比例則在逐年增加。近兩年,從價格看,與健康相關或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的高端產品,每年平均的價格增幅超過2.5%的通脹率。而大眾消費產品,如碳酸飲料等,價格增幅明顯低于通脹率,部分出現負增長。從消費行為來看,在相同品類中,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購買高端單品,即售價高出同品類平均價格20%的單品。
■食品消費渠道出現分化近30年間,在食品零售環節,新型渠道的持續擴張形成對傳統渠道份額的不斷蠶食。目前,傳統雜貨店和大賣場的銷售增長普遍放緩;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況較好,漲幅高達9%。而電子商務的崛起,更是對商超構成巨大壓力。
■食品消費區域出現分化中國一線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費品的重要陣地,但已經不是增長最快的地方。快速消費品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增長速度顯著放緩。2014年,一、二線城市的零售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僅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線城市)則高達7.7%。快速消費品企業包括食品飲料企業,正在重新布局市場營銷和銷售資源,向中小城市發展。
趨勢3
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逆轉
對食企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逆轉,在農產品進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內外融資以及海外兼并重組計劃等諸多方面,將對中國食品產業和農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食品企業,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來自海外的生產商,必須承受新一輪的成本波動。然而,由于下游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這些成本的增長很難被體現到終端產品的價格中。
■谷物和油籽人民幣貶值對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響有限。由于自給率較高,以及政府的貿易配額保護政策,中國谷物進口量不大。相對而言,中國的油籽對于進口依賴嚴重。雖然對進口總量影響有限,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可能會改變進口來源地組成。
■乳制品近年來,乳制品行業的增速減緩,主要是由于2013/14年的高價格、市場逐漸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應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幣貶值并沒有對奶制品進口的需求產生過多的影響。
■動物蛋白總體而言,貨幣貶值對中國肉類進口量影響有限。尤其對于豬肉和禽肉,進口占肉類消費總量的份額很小。自從2012年起,由于中國本土牛肉市場長期短缺,一直增加對于進口牛肉的依賴,全球牛肉價格處于上升通道,貨幣貶值將會給牛肉進口帶來更大的價格壓力,從而影響進口牛肉量的增長速度。
■飲料近年來,關稅降低導致進口葡萄酒的競爭力加強,并且擁有了一批忠實的客戶。人民幣貶值使部分葡萄酒進口商考慮提高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會給國內的葡萄酒品牌帶來機會。而白酒行業的高利潤外加人民幣貶值的大環境,使該行業備受外國投資者的青。
■包裝食品人民幣貶值對進口包裝食品的影響不大。
趨勢4
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食品企業須加快走出去
中國人口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資源分別只占約10%和6%。鑒于資源的有限性,我國政府歷來強調“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具體來說,對主要口糧,即小麥和水稻,將堅持并完善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以保護農戶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對于其他農產品,如玉米、大豆、油菜子等,政府將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干預,更加注重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兩種資源,在確保國內生產的基礎上,適度進口,從而有效保障國家食品糧食安全。
“十一五”期間,農產品、食品進出口貿易由小額順差轉為逆差,“十二五”期間食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未來一段時期,農產品、食品貿易逆差還將擴大。
中國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資源互補的,我國政府鼓勵一批有實力有全球戰略的企業走出去,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業已經通過直接投資和供應鏈合作等方式參與到全球的供應鏈。政府出臺的“一帶一路”新政策支持農業走出去,和一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從而使中國和全球供應保持穩定。
趨勢5
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提升
肉菜類食品溯源建設將加速
在過去幾年,由于食品供應鏈各環節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監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對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政府監管層面,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也明確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預計,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將是我國肉菜類食品溯源建設的加速推廣期。一方面,試點城市的建設驗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級政府推進構建全覆蓋的流通溯源體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預計,食品流通溯源建設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擴大覆蓋地區范圍;二是拓寬追溯品類;三是沿著種植養殖及食品加工、餐飲上下游雙向滲透;四是探索模式創新。
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進一步提升,食品企業也會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加快建立適應自身特點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