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O2O配送玩 “搶單”開啟眾包物流模式
2016/2/29 8:45: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這種新興的第三方服務,就類似于打車軟件的搶單制,有配送需求的商戶發單,附近的兼職配送員搶單,然后將貨品送到消費者手里,通過眾包送貨方式,提高送貨上門速度。眾包這種新興的第三方服務,就類似于打車軟件的搶單制,有配送需求的商戶發單,附近的兼職配送員搶單,然后將貨品送到消費者手里,通過眾包送貨方式,提高送貨上門速度。
眾包平臺還需要自律規范,問題責任更加明確,讓用戶體驗更加舒適,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就像打車軟件讓更多汽車“動起來”,新興的眾包平臺讓更多人當上了配送員;前者先要一輛價值幾萬元的汽車,后者只需要一輛一兩千元的電瓶車,或是一兩百元的自行車。但只要認頭苦干,每月賺幾千塊錢不是問題。
所謂眾包,就是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通過網絡外包給非特定的群體。目前眾包物流配送包括京東到家、人人快遞的“餐送”等。“這種新興的第三方服務,就類似于打車軟件的搶單制,有配送需求的商戶發單,附近的兼職配送員搶單,然后將貨品送到消費者手里,通過眾包送貨方式,提高送貨上門速度。”某平臺客服人員解釋說。
那么,配送員待遇如何?以京東眾包為例,每完成一單獲得6元,而且近期有獎勵活動,每完成10單獎勵6元,每完成20單獎勵15元,春節期間獎勵更多,每完成5單就獎勵6元。
配送員張先生主要在周末兼職做配送員,出發地和目的地距離都在3公里左右,平均每天做20單,一天能賺100多塊錢,而且沒什么成本,有個自行車就行。配送員周女士和丈夫張先生都是全職配送員,兩口子用兩輛電動車,一個月共賺8000多塊錢。周女士告訴記者,“風里來雨里去,賺的都是辛苦錢!”
為何O2O平臺熱衷于眾包模式呢?對此,知名互聯網觀察員魯振旺表示,外賣配送需求量大,如果自建物流配送隊伍,成本較高、人員使用效率低;如果是入駐平臺的商戶自己雇用配送員,人力成本高,更不劃算,畢竟配送高峰集中在中午的3個小時。因此這些平臺會接入第三方眾包物流,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較好地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與此同時,配送環節不好管理、服務不夠標準化,這些問題始終存在。
那么,在消費者看來,眾包物流配送模式靠譜嗎?消費者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支持的人認為,眾包本來就是共享經濟,很多人利用閑暇時間,賺點小錢沒什么不好。但是反對的人表示,配送員參差不齊,如果配送的飯菜食物和
生鮮水果,運輸過程出現二次污染,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