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油進口權限開放 中國石油采購聯盟宣布成立
2016/3/1 8:50: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6年2月29日,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宣布成立。該聯盟第一批成員企業包含東明、匯豐、天弘等16家,其中已取得原油進口和使用2016年2月29日,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宣布成立。該聯盟第一批成員企業包含東明、匯豐、天弘等16家,其中已取得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的企業5家,占國內已取得資質的獨立煉廠企業總量的62.5%,已申報并正在接受檢查的企業9家,占比達同類企業總量的90%,此外還有江蘇新海石化以及河南豐利2家正在準備申報的企業。
聯盟的成立后,將組織有進口原油配額的地煉企業建立集中采購進口原油平臺,集中采購進口原油,實現集中采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按各自配額分量使用。通過國際原油采購中心模式,不僅可以避免了多家地煉企業無序競價采購進口原油,減少不良競爭;還能通過集中能力拿大單的模式增加中國獨立煉廠的議價能力,降低原油價格和結算成本。
原油“兩權”放開,是國內成品油邁向市場化尤為重要的一步。所謂“兩權”是指:進口原油使用權(指企業有權使用進口原油、但無法自主完成進口操作)和原油進口權(企業可以自主從國外進口原油、但無法在國內使用)。卓創資訊分析師徐娜告訴記者,在此之前,該權利僅存在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為帶代表的國企手中,面對近乎嚴苛的“門檻”,民營企業只能望洋興嘆。
但從去年開始情況有所改變,進入2016年,地煉在爭取進口原油“兩權”的道路上快馬加鞭。2月24日,金誠石化、神馳化工、嵐橋石化、中海精細和鑫;5家地煉集體通過了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書面資料審核;同時,匯豐石化等4家地煉也正式獲批原油進口權。另外據隆眾統計,除去正和、昌邑這樣具有中化工央企背景的地煉外,山東民營地煉企業已有10家正式獲批“兩權”,8家在等待落實的過程中,進口原油使用配額共計將達8950.4萬噸,數字非?捎^。另外還有3家正在申請中,已基本覆蓋了山東地煉前20的大部分企業。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地煉通常是先獲批進口原油使用權(進口原油配額),然后才能獲批原油進口權(非國營貿易進口量)。地方煉廠申請進口原油使用權的過程較為復雜,以山東地煉為例,地煉企業A向山東發改委提交申請→山東發改委將地煉A的申請提交國家發改委→國家發改委通過書面資料審核→國家發改委將資料委托給石油化工聯合會→石油化工聯合會專家入駐地煉A進行審查→通過審查后進入公示期→官方發布正式公告→地煉A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李彥強調:“當一家地煉同時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這“兩權”,則意味著該煉廠可以自由掌控進口原油的全流程操作!
徐娜指出:“權利的放開,加之聯盟的成立,國內獨立煉廠再次‘抱團’,挺近國際原油貿易市場,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獨立煉廠在國際中的話語權,同時也是為打破國內原油使用的壟斷局面,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秩序掀開了新的篇章!彼進一步表示,聯盟的成立,將促進合理、有序競爭,維護企業利益。長遠來看,這一機構同時為國內獨立煉廠與大型石油生產商、貿易商同臺競爭修建了有力通道;對于提高國際采購地位,豐富國際談判業務能力提供了實戰的舞臺。
不過,市場人士對此也有擔憂,李彥指出,唯一的擔憂在于地煉申請的進口原油配額多接近自家一次加工能力的上限,同時受制于海外油源和進口經驗欠缺、兩桶油外采合作和汽柴油產能過剩等問題,進口原油能否被如數使用、尚需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2016年民營地煉的機遇大于挑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