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獎代補:國務院新能源車扶持政策轉向電池
2016/3/3 8:4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月24日,國務院確定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根據動力電池性能、銷量等指標對企業給予獎勵。新能源汽車扶持五年后,國家終于開始向電動車核心技術端進行扶持2月24日,國務院確定中央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根據動力電池性能、銷量等指標對企業給予獎勵。新能源汽車扶持五年后,國家終于開始向電動車核心技術端進行扶持。
“此前直接補貼都給了整車廠,電池廠是沒有補貼的。這種方式客觀上導致了不少問題。”深圳卓能新能源公司董事副總裁鄧綸浩2月26日表示。去年年底曝光的電動車“騙補”,漏洞之一就是補貼過于集中在整車廠。
以獎勵的方式來扶持電池企業,和補貼不一樣的是,獎勵并不像補貼一樣普惠,而是扶持有技術、有規模的優秀企業。“多而散成不了大氣,國家必須扶持起來幾家大公司。”
業內人士感受越來越深刻。中國的電池技術,與日韓等發達國家的電池技術差距越來越大。而中國扶持起來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正成為這些日韓電池企業的目標。真正有技術和規模的大企業,才可能抵抗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占據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市場。
客觀現實是,新科技的創新主體,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民企。而國家扶持政策,如果缺少公平機制,民企往往處于政策惠及面的弱勢群體。“民企擔心,補貼和獎勵還是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應著重考慮市場競爭機制上的政策公平性。”一位電池研發人士稱。
動力電池缺少直接補貼
2009年前后,國家開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的扶持政策都集中在整車廠,而對供應鏈條上的“幫扶”很少。現在回頭來看,一些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我國已經落后發達國家太遠。
事實上,國家對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扶持也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通過科技創新項目和科技進步獎勵來扶持,主要集中在研發端;2、對整車企業的扶持,間接給了電池企業比較好的生存空間。
動力電池技術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整車質量等等,是一輛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分,國家相關部門早就對很多電池方面的科研項目立項,對項目劃撥科研經費。
“錢花出去了,沒有技術成果出來是經常發生的事。比如有些項目的考核標準,就是拿出一批新能源樣車,這些樣車要達到一定的技術、性能等參數要求,項目組可能會通過海外采購相關配件來組裝樣車,其實他根本沒有技術。”上述電池研發人士稱。
樣車參數過關,項目就算過關了。這種狀況很多發生在國企,原因是利用本身的資源和信息渠道,國家的相關科研項目更容易被國企拿到。
對新能源整車企業的補貼,間接扶持了電池企業。“新能源車獲得了較大補貼,使電池利潤高于傳統行業,特別是去年,這可以說是變相補貼在價格上。”鄧綸浩說。
但普遍意義上,整車企業在供應鏈條上的強勢地位,來源于它的規模、體量和市場主導權。電池企業作為供應商,實質上難以通過間接獲益,為技術創新獲得較大幫助。
而整車企業的電池“騙補”,實際上更導致了中國電池市場一些低質、低技術含量的電池企業能夠存活,對電池性能要求并不饑渴。“補貼本身出發點是好的,但走偏了。”
電池產業本身的發展狀況,開始令國家相關部門擔心。科技部對電池發展是有目標的,去年2月,發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明確要求2015年底轎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200Wh/kg。因為三元動力電池的功率密度為190wh/kg,而磷酸鐵鋰電池的功率密度為120wh/kg,這使得眾多車企將目光紛紛轉向三元鋰電池。
現實狀況是,電池技術的不成熟讓三元材料電池發展與市場嚴重脫節,強行推廣應用到市場上,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
今年年初,工信部明確表態,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原因是我國三元材料電池起步晚,用于客車的安全性開發和驗證還不夠。而現實差距是,發達國家生產的三元材料電池,應用已經相當成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1月中國鋁合金車輪出口情況分析
- 下一篇:中石油牽手一汽發力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