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健康遭19家藥房聯手阻擊 損失已達1億元
2016/3/8 8:53: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國內19家藥房結盟;該業務貢獻阿里健康的幾乎全部收入;阿里健康損失已達1億元,仍不放棄“打假藥”在一場歷時多日、貫穿整個春節前后的“交戰”過后,港股上市公司阿國內19家藥房結盟;該業務貢獻阿里健康的幾乎全部收入;阿里健康損失已達1億元,仍不放棄“打假藥”
在一場歷時多日、貫穿整個春節前后的“交戰”過后,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與藥房雙方之間的爭端,暫時“停火”了。
經過聯合斗爭,以“養天和”為代表的19家連鎖藥房,得到了藥品監管碼被中止的消息。而阿里健康則在做出“退步”之后表示,將就來自藥房方面的“莫須有”攻擊保留法律追責的權利。
除了認為被傷害到“名譽”,伴隨著“藥品監管碼”的叫停,阿里健康的已知經濟損失已達約1億元人民幣。
此外,阿里健康公告稱,若國家食藥監總局長時間暫停藥品監管碼,或未來公布其他新的政策,“可能對公司的收入、業務及運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阿里健康“交權”,藥店“不依不饒”
“我們僅僅是一個技術方,卻莫名其妙地躺槍了。”3月3日,阿里健康公關負責人張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最近轟動輿論的“藥品監管碼”風波,公司已經不愿回應太多,目前已經在進行移交工作。
這場“藥品監管碼風波”,起于1月25日。就在各個行業企業忙于召開年會、準備歡度春節的時候,來自湖南的“養天和大藥房”給醫藥界投下一顆重磅炸彈:養天和大藥房企業集團(下簡稱“養天和”)將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行政違法”告上法庭,理由則是CFDA強制推行由阿里健康運維的“藥品電子監管碼”。
簡單來講,“藥品電子監管碼”是一種利用互聯網技術,在藥品包裝上打上的“身份”識別碼,被“打碼”的藥品在流通中的任何環節都能被監管系統實時監控。
理論上,這一監管碼可以有效防止藥品流通過程中的“串貨”、假藥隱患。不過對于藥房而言,這一辦法的實施將增大他們的成本投入。
2008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始在全國推行藥品電子監管追溯的做法。這一時期,電子監管碼只針對部分藥品,受CFDA委托,原中信集團旗下中信21世紀作為第三方承擔相關系統的技術運維。
2014年1月,阿里巴巴入股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紀。當年10月,中信21世紀正式更名“阿里健康”,阿里健康即成為藥品電子監管碼的運維方;2015年12月,CFDA發文要求藥品經營企業將所有藥品納入“電子監管碼”,否則企業將受處罰。
養天和狀告CFDA的“大膽”舉動,鼓勵了其他同行。多家藥企緊隨其后,先后發聲抗議CFDA強推監管碼,并指控阿里健康存在不正當競爭。
2月20日,CFDA宣布暫停執行電子監管碼的相關規定。2月24日,阿里健康也發布公告宣布“交權”,公告表示,CFDA和阿里健康已成立聯合工作組,將制定系統全面移交的具體內容,包括移交的先后工作時間表以及期間的運維業務模式等。
面對CFDA和阿里健康的“妥協”,大小連鎖藥店們并不滿足,繼續“追打”阿里健康:包括上市公司一心堂、老百姓大藥房等19家連鎖藥店聯合聲明,要求“全面取消藥品電子監管碼,完善藥品追溯系統”,除此之外更要求阿里“徹底出局”。
近日,一心堂和老百姓大藥房均拒絕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要求。其中,老百姓大藥房稱,不愿就此事再接受采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