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肉類工業的行業發展特點、發展問題及發展前景展望
2016/7/29 11:01: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中國畜牧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肉類工業的發展 “十五”期間,中國畜牧業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穩步提高,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逐步成為中國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畜牧業生產方式逐步轉變。一、中國畜牧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肉類工業的發展 “十五”期間,中國畜牧業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穩步提高,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逐步成為中國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畜牧業生產方式逐步轉變。各地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兩大主題,努力克服重大動物疫病帶來的不良影響,全國畜牧業生產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國實現肉類總產量7650萬噸,同比增長5.6%;畜蛋產量2860萬噸,同比增長20%。規模化進程呈現加快發展的趨勢,養殖小區和適度規模養殖場蓬勃發展。2004年全國各類畜禽規模化養殖小區已達4萬多個。畜牧業產業化組織大約占到整個農業產業化組織的20%以上,成為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生產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間,在優勢畜產品區域規劃實施的促進下,全國已形成了以長江中下游的生豬生產帶;以中原肉牛帶和東北肉牛帶為主的肉牛生產帶;以西北牧區及中原和西南地區為主的羊肉生產帶;以東部省份為主的肉禽生產帶和以中原省份為主的蛋禽生產帶;以及以東北、華北及京津滬等城市郊區為主的奶業優勢生產帶。2004年中國生豬產業帶10省區的豬肉產量已占到全國總量的64%,肉牛產業帶7省區的牛肉產量已占到67%,6個禽蛋主產省的產量占到了全國禽蛋總量的73%。畜牧業生產區域化布局正在形成,區域化發展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2001至2011年中國肉類生產及消費總量(萬噸)
1995-2014年中國禽蛋產量及增速統計表
飼料工業產業化成就輝煌。2005年前三季度全國飼料工業產品總產量達7849萬噸,同比增長14.46%。預計2006年產量將突破1億噸大關,同比增長10%左右,飼料工業產值將接近3000億元。動物疫病大規模暴發和原料價格大幅度波動,加速了飼料企業的產業化進程,一批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加快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全國排名前10位飼料生產企業的飼料產量已占全國飼料產量的21%左右。
2008 年到 2013年中國飼料年產量情況
全國飼料加工企業數量及變化(單位:家)
飼料龍頭企業毛利率
草業生產建設步伐加快。草業生產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草原家庭承包經營制進一步完善。截至2005年,全國已落實草原承包面積30多億畝,約占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0%,有效調動了農牧民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牧區和半牧區依賴天然草原放牧的生產方式逐步轉變,2000多萬頭牲畜從天然草原放牧轉變為舍飼圈養。一些地方積極引導草業產業化經營,年加工干草產品200多萬噸,促進了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肉類工業發展特點分析
1、組織化、產業化、區域化水平不斷提高,肉類總產量快速增長。
2014年中國最新各省肉類產量變化情況
省份(單位:萬噸)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占全國比重山東660.30684.10704.40711.10764.169.11%河南584.80615.00638.40641.70677.358.08%四川591.50632.80656.60651.20670.237.99%湖南446.40476.30494.80489.50515.276.14%廣東412.00427.00441.10434.70443.215.28%河北421.10426.60416.70418.20442.915.28%遼寧373.30389.20406.70408.20418.704.99%湖北340.00367.00379.30381.90412.274.92%廣西350.80371.30387.80391.10411.034.90%安徽343.90362.50376.90375.50397.744.74%江蘇323.60344.40365.80375.90396.524.73%云南288.30304.60321.40324.40348.684.16%江西260.30276.00289.90295.60311.103.71%吉林216.80226.20238.90243.90259.963.10%內蒙古218.00234.00238.70237.40245.752.93%黑龍江169.50187.60197.90201.20216.202.58%重慶177.40187.70192.50196.30201.212.40%福建169.40175.10180.20183.00200.852.39%貴州161.50169.60179.10180.00190.272.27%浙江170.10170.40175.10176.00180.792.16%新疆115.30115.40121.70120.00134.231.60%陜西99.4098.70102.6099.60107.091.28%甘肅79.1082.9084.4083.8087.811.05%海南61.1066.0068.5071.6079.530.95%山西63.3069.8072.4071.3077.400.92%天津37.1039.5042.6042.9045.800.55%北京45.1047.2046.3044.4043.190.51%青海25.5026.9028.3028.8030.470.36%寧夏23.6025.6025.7025.2026.530.32%上海26.5026.2026.2027.6025.800.31%西藏23.8024.0025.0026.1025.190.30%全國7,278.807,649.607,925.907,958.108,387.24100.00%2、產業鏈不斷完善,肉制品加工規模不斷擴大,肉類加工的機械化、品牌化程度不斷提高,一些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出現了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
2010-2014年中國肉制品加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億元)
3、肉類經營實現冷鏈運輸、物流配送并實行供應鏈管理。中國冷鏈物流主要商業模式
類型含義代表企業運輸型以從事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主,包括干線運輸、區域配送以及城市配送雙匯物流、榮慶物流、眾榮物流倉儲型以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為客戶提供低溫貨物儲存、保管、中轉等倉儲服務太古冷鏈、普菲斯城市配送型以從事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一體業務為主北京快行線、上海新天天、深圳曙光綜合型以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以及城市配送等綜合業務為主。招商美冷、上海廣德、北京中冷交易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從事低溫倉儲業務為主聯想白沙洲、深圳農產品、江蘇潤恒、福建名成供應鏈型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開始一直到終端整個過程提供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然后由分銷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物流商,分銷商,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武漢良中行2013-2014年中國新增冷庫容量七大區域分布(%)
4、消費結構發生較大變化,肉類安全成為居民消費中的首要問題。目前國內肉類市場上中西式肉制品豐富多彩,有醬、鹵、腌、臘、燒、烤、熏、干制等八大類上千個品種,還有很多地方名優風味產品。從 2008 年到 2013 年,中國豬肉制品的消費量從 5.95 百萬噸增加至 8.32 百萬噸,復合增速為 6.94%。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預計,到 2018 年中國的豬肉制品的消費量有望增長至 11.91 百萬噸。
中國豬肉制品消費量(按產品分)
5、肉類行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肉類食品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三、中國肉類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生產國,但肉制品的生產加工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當前肉類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1、轉化率目前只有3~4%(年人均不到2公斤),遠遠低于發達國家30~40%(有的高達70%)的水平。 2、中國80%的熟肉制品為手工作坊產品,高新技術手段在肉制品加工業的應用還十分薄弱。其中高溫肉制品多,低溫肉制品和發酵肉制品量極低。 3、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許多中國傳統風味的名優特品種并未得到發掘、整理和推廣,因此中國的肉制品還無法顧及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
4、肉類產品質量不高。中國肉制品中,可直接用于烹調的半成品、預制品占的比例很小,規格少,消費者購買后食用和攜帶都不方便。
5、行業集中度不高,肉類企業素質參差不齊,肉類產業增長方式粗放。中國肉類企業中,大企業少,小企業多,整體實力不強,市場整合力弱。2004年全國務類生豬定點屠宰企業5萬多家,肉類產業的增長速度足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小、散、亂、差是這個行業的特征。
豬肉制品市場份額情況
6、肉類產業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監測體系不完善,檢測設備的科技水平低。整個肉類的產業鏈條上,從原料肉開始,質量問題就受到種種制約。如在生產過程中,獸醫衛生法規不夠完善,執法受到藥物殘留檢測手段等因素的制約;獸醫檢驗人員隸屬企業,造成執法困難;畜禽飼料生產管理不嚴,造成肉類產品中的有害物質殘留過量等等。 四、中國肉類工業發展前景展望 1、中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時期,在挑戰與機遇面前,肉類產業必須努力提高產品品質,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中國肉類制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國傳統風味的中式肉制品,約有500多個名、特、優產品,另一類是西式肉制品,它在中國只有150年的歷史,有香腸類、火腿類、培根類、肉糕類、肉凍類。中國規模以上肉類加工企業有3700多家,擁有資產500億元,從業人員47萬余人,工程技術人員萬余人,固定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有120多家,出口注冊廠200多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21個省市200多個企業先后從德國、荷蘭、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美國等引進肉類屠宰加工設備200多臺套。中國生產加工肉類制品已占肉類總產量的4.26%。在肉制品產量增加的同時,肉類產品質量也在發展中得到了不斷提高。認真研究如何實現中國肉類產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問題,諸如中國低溫肉制品研發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外傳統飲食文化與中國肉類制品風味研究、肉類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和特點等,必須用科學的發展現來指導中國的肉類產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產品品質。因此必須加大科研開發、科技投入力度,既要重效益,又要重質量,更要重品牌。 2、中國肉制品多為手工作坊加工,許多傳統風味的名優特品種還未得到發掘、整理和推廣,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肉類加工業潛力巨大。發揚和提升中國傳統肉制品水平,以提高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宣威火腿歷史悠久,中外馳名。宣威火腿罐頭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在1923年廣州全國名特產品賽會上獲優美食品獎,孫中山先生贊揚宜威火腿“色嫩肉鮮,肥瘦適宜,味香或甜”,欣然題詞“飲和食德”相贈。從上世紀初葉,宣威火腿聲名遠播,被稱為華夏名腿。 中國傳統肉品企業如何轉移注意力,發掘和精選中國傳統肉制品自身的內涵,利用現代科技理論和西式肉制品的加工技術與之進行“完善”和“交聯”。 3、在中國畜產品加工行業中,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帶來了企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巨大進步,都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的迅速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