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市場需求及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2016/7/22 11:06: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是液晶模組的重要構成部分液晶模組一般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組構成,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自發光,所以必須提供外加光源以達到顯示效果,而背光模組就是液晶面板實現圖像顯示的光源 提供器件。液晶模組的構造圖 背光模一、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是液晶模組的重要構成部分
液晶模組一般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組構成,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自發光,所以必須提供外加光源以達到顯示效果,而背光模組就是液晶面板實現圖像顯示的光源 提供器件。
液晶模組的構造圖
背光模組通常由背光源(CCFL或LED)、反射膜片、導光板、擴散膜片、增亮膜片 及外框等組件組成,其基本原理是將CCFL或LED提供的“點光源”或“線光源”,透過層層光學膜提高發光效率,并轉化成高亮度且均勻的面光源。近年來,隨著液晶模組成本降低及結構簡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場上也陸續推出了兼具擴散膜和增亮膜功能的微透鏡 光學膜(Microlens Film)和具有更好增亮效果的雙增亮膜(Reflective Polarizers或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以滿足不同的液晶模組設計需求。
光學膜(增亮膜、擴散膜及反射膜)作為背光模組的核心元件,在背光模組成本中 占比高。以42寸TFT-LCD(LED)電視為例,光學膜占背光模組成本的37%,同時背光 模組占液晶模組的47%,故光學膜合成本合計占液晶模組總成本的17%左右,是液晶模 組的重要構成部分。
4.2寸TFT-L(LED)電視背光模組成本分布
二、液晶模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顯示:近年來,受益于液晶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 LCD產業蓬勃向前發展,液晶模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
全球液晶模組需求統計及預測(單位:億片)
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及預測,至2020年全球液晶模組市場需求將達到34.38億片, 較2011年增加8.28億片,增長率為31.72%。與液晶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需求一致,液晶模組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移動電腦、手機等終端消費電子領域。
三、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市場需求將隨著液晶模組市場需求的增長而增加
作為液晶模組的重要構成部分,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市場需求將隨著液晶模組的 市場需求波動而變化。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及預測,隨著全球液晶模組市場需求的持 續增加,全球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的市場需求也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到2017年, 全球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用光學膜片市場需求將達到7.20億平方米,較2013年增加1.56 億平方米,增長27.76%,其中反射膜、擴散膜、增亮膜、微透鏡光學膜和雙增亮膜的市 場需求分別將達到1.84億平方米、1.84億平方米、2.04億平方米、0.76億平方米和0.71億 平方米。
全球TFT-(LED)背光模組用光學膜市場需求統計及預測(萬平方米)
四、我國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市場前景廣闊
1、我國在LCD各領域的市場地位日益提升
當前我國已成為LCD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消費大國,根 據國家工信部《2013年電子信息產業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 入12.4萬億元,折美元計算,占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超過50%。在硬件產品制造方面, 我國手機、計算機和彩電等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4.6億部、3.4億臺和1.3億臺,占全球出貨量比重均在半數以上。同時,我國部分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需求規模已為全球第一,我國在全球LCD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LCD產業產能正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
當前LCD產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基本涵蓋了整個 產業鏈。中國大陸LCD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目前LCD面板產能已超過日本,居 世界第三。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中國內地市場需求強勁、國外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及中國政 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低世代LCD生產線開始向中國大 陸轉移,誕生了我國第一批中小尺寸LCD面板生產企業。進入2007年后,LCD面板產業 向我國轉移的進程不斷加快,全球各LCD面板企業為搶占我國市場以及成本方面的考 量,紛紛在我國投資建設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同時,京東方、TCL、天馬、龍騰光 電、南京熊貓等國內廠商也爭相斥資建設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LCD面板產能逐年增 加,占全球產能比重逐年提高。
液晶模組方面,近年來,三星、LG、友達、奇美、夏普、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全球主要的面板制造企業陸續在我國建立模組制造基地,模組制造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國外大廠紛紛建立模組制造工廠的同時,國內電視企業也開始向上游產業鏈延伸,海 信、TCL等國內一線電視廠商也陸續投資建立了模組生產線,國內液晶模組生產產能亦 快速增加。
3、我國自主光學膜生產企業迎來戰略發展機遇
液晶早發現于1888年,直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與西屋電氣公司利用液晶技術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能夠掛在墻上的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技術才開始獲得應 用。上世紀80年代,日本須羽精工用TFT-LCD技術研制出第一臺2英寸微型彩色液晶電 視,東芝研制出第一臺使用液晶顯示器的筆記本電腦,開啟了TFT-LCD顯示技術的平板 顯示工業。光學膜產業是跟隨液晶應用于顯示而發展起來的,美國3M和部分日本廠商 先開發了光學膜生產技術,并在90年代發展成為光學膜市場上的主流供應商;其后,在韓國、臺灣的價格戰及下游面板、液晶模組產能向中國轉移的聯合沖擊下,日本企業 在光學膜領域的市場地位逐步下降。2000年以后,韓國TFT-LCD產業快速發展,產能產量超越了日本,為了提高產業鏈自給率,韓企投入巨資開發濾光片等上游材料,大力帶 動了韓國本土光學膜企業的發展。2005年以后,受益液晶面板產能向臺灣轉移,臺灣TFT-LCD產能也超越日本,臺企從與外資合資進行后段加工起步,逐漸獲得光學膜生產 技術,并利用其成本優勢在全球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2007年以后,隨著美國3M增亮
膜專利的陸續到期,臺資企業大批進入增亮膜領域。在光學膜發展史中相當長的一段時 期里,光學膜生產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惠和、智積電、東麗,韓國SKC、LGE,美 國3M以及臺灣友輝等少數廠家中。隨著國外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和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增加,平板顯示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的進程不斷加快,產業鏈配套 的光學膜產業及其加工產業也逐步向國內轉移。
盡管LCD面板和液晶模組產能不斷向中國大陸轉移,但相比韓國、日本、中國臺灣, 我國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給能力是差的。在我國LCD產業發展過程中較長的一段 時期內,包括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在內的大部分上游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LCD產業呈現空心化狀態。光學膜片方面,受研發、技術和復合型人才隊伍缺失、精密加工工業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自主光學膜片生產企業發展緩慢,產 品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我國光學膜片市場基本被日本惠和、日本智積電、韓國SKC、美 國3M等外國公司掌控。近年來,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少數光學膜生產企業(如本公司、康得新、東旭成、合肥樂凱等)陸續實現了光學膜產品生產技術的突破,相關光學膜產品陸續量產并實現銷售,部分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優勢光學膜企業產品水平,并憑借性價比高、供貨速度快等優勢逐漸取代國外光學膜企業,成為國 際、國內知名終端客戶的光學膜產品供應商,整體發展勢頭良好。
在全球液晶面板生產線和液晶模組產能加速向國內轉移、我國光學膜片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且占全球比例將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國光學膜生產企業將迎來走向更大、更 強的戰略發展機遇。
(TFT-LCD產能也超越日本,臺企從與外資合資進行后段加工起步,逐漸獲得光學膜生產 技術,并利用其成本優勢在全球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2007年以后,隨著美國3M增亮膜專利的陸續到期,臺資企業大批進入增亮膜領域。在光學膜發展史中相當長的一段時 期里,光學膜生產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惠和、智積電、東麗,韓國SKC、LGE,美 國3M以及臺灣友輝等少數廠家中。隨著國外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和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增加,平板顯示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的進程不斷加快,產業鏈配套 的光學膜產業及其加工產業也逐步向國內轉移。
盡管LCD面板和液晶模組產能不斷向中國大陸轉移,但相比韓國、日本、中國臺灣, 我國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給能力是差的。在我國LCD產業發展過程中較長的一段 時期內,包括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在內的大部分上游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LCD產業呈現空心化狀態。光學膜片方面,受研發、技術和復合型人才隊伍缺失、精密加工工業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自主光學膜片生產企業發展緩慢,產 品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我國光學膜片市場基本被日本惠和、日本智積電、韓國SKC、美 國3M等外國公司掌控。近年來,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少數光學膜生產企業(如本公司、康得新、東旭成、合肥樂凱等)陸續實現了光學膜產品生產技術的突破,相關光學膜產品陸續量產并實現銷售,部分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優勢光學膜企業產品水平,并憑借性價比高、供貨速度快等優勢逐漸取代國外光學膜企業,成為國 際、國內知名終端客戶的光學膜產品供應商,整體發展勢頭良好。
在全球液晶面板生產線和液晶模組產能加速向國內轉移、我國光學膜片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且占全球比例將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國光學膜生產企業將迎來走向更大、更 強的戰略發展機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