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特征及產銷情況分析
2016/9/25 10:30: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是新能源車核心部件之一。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車輛行駛中的主要執行結構,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主要性能指標,它是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電機驅動系統主要由電動機、功率轉換器、控制器、各種檢測傳感器以及電源等部分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系統是新能源車核心部件之一。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車輛行駛中的主要執行結構,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主要性能指標,它是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電機驅動系統主要由電動機、功率轉換器、控制器、各種檢測傳感器以及電源等部分構成。
提到: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
1)電機業中的小行業、但制造門檻高
作為電機行業的細分領域,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是一個小行業。主要是由于市場處于起步階段,這一行業總體上規模不大,但門檻不低,驅動電機作為電動汽車的能量轉化工具,必須具有高效率、高適應性。由于受到空間和整車售價的限制,電機的高密度、小型化、輕量化、低噪聲和低成本也顯得至關重要。電動汽車驅動電機輸出 1kw 只需 0.6kg 重量,這是一般電機不可想象的。這就要求企業采用強制水冷結構、高電磁負荷、高性能磁鋼、高轉速以及超短端部長度繞組等技術,使電機小型輕量化。此外,由于車輛振動及發動機的高溫環境,車用電機處于振動大、沖擊大、灰塵多、溫濕度變化大的惡劣條件下運行,車用電機必須適應環境,使車輛穩定、安全運行。
2)專業電機企業數量少、高新企業居多
我國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生產企業全國有 30 多家,多數企業規模小、實力還較弱。驅動電機是新興的電傳動行業的一個分支,新興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這一行業的主力軍之一,它們一般依托于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具有較強的技術水平,但由于成立不久,這些企業大多實力較弱,融資渠道單一,生產能力不強。 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具有豐富的稀土資源,為電機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我國車用電機在全球資源條件下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較易進人全球分工體系,如果引導得力,我國驅動電機完全可以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道路的優勢產業。但從行業現狀看,這種資源優勢并未充分發揮出來。目前,除了新成立的高新企業外,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驅動電機企業是由傳統電機制造商轉型而來。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電機企業,其中很多企業具有成熟的技術工人,較好的制造能力和一定的研發能力。
但這些企業在驅動電機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很多企業采取觀望態度,試一試的心態很普遍。
3)外資電機企業虎視眈眈
如博世、大陸、SKF、日立、富士、三菱電機等企業目前僅向我國出口電機,暫未在我國生產驅動電機。但在首批上市的新能源汽車中(尤其是混合動力客車) ,外企電機企業仍迅速搶占市場搶奪了批量訂單,國外供應商的進人,對于本土企業來說是一大挑戰。
4)新技術層出不窮、產業化較慢
在“863 計劃”項目的支持和推動下,我國驅動電機技術進步較快。目前,比較常見的兩類是永磁電機和異步電機。部分企業、研究單位和高校還對一些新原理的電機系統,如基于雙機械端口電機的電力無極變速系統(EVT) ,混合勵磁電機系統等進行了探索。我國在一些驅動電機共性基礎技術上,如滿足各種整車封裝需求的電機轉子位置傳感器、絕緣材料和永磁材料技術取得了突破,并在已經上路的電動汽車上得到了良好應用。雖然我國驅動電機新技術層出不窮,在有些關鍵技術上也取得了突破,但總體而言我國驅動電機產業化進程較慢。做出樣機的企業較多,有的也進行了臺架試驗和裝車,但能夠實現批量供貨的企業較少。
中國現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銷量出現加速增長的態勢。截止2016年6月,新能源汽車共銷售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8%。預計2016年全年新能車銷量能達到56~60萬輛左右。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展,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產銷量也隨之增長。2013-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銷量情況如下:
2013-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銷量
資料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整理
從電動汽車的產業鏈來看,受益端主要可能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游資源端中對資源控制力強的公司也會較為受益。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在以下三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
第一:電池是當前電動汽車技術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頸。
第二:由于礦物資源的稀缺性,鋰、鎳等上游資源類企業也將有較大獲利。
第三:整車廠商目前比較雜亂、沒有確定的壟斷領先優勢,應首先關注擁有核心技術或者擁有技術上成熟、可商業化車型的廠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