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光伏產業市場分析
2016/9/28 10:23: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光伏(Photovoltaic) 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Solar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同時,太陽能光伏發光伏(Photovoltaic) 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Solar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以>6MW為分界),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
201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 50.1GW,新增裝機容量較2014年的40.2GW增長24.6%。2015年底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9.13GW,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7.98%。
2005-2015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走勢
隨著半年報的落幕,各大光伏企業的上半年成績單全部出齊。從業績看,國內光伏企業受到搶裝潮的拉動,普遍出現出貨量大增,晶科、協鑫、隆基等龍頭企業更取得出貨量與利潤的雙豐收。此外,包括英利綠色能源、海潤光伏及漢能等在內的多家過去的“問題公司”上半年也同樣獲得不錯的業績。
在業內看來,光伏標桿電價在今年6月30日后重新調整所引發的搶裝潮直接刺激上半年光伏市場出貨量和裝機量的爆發式增長,大幅提振了光伏行業業績。但隨著下半年政策重歸平穩,新一輪產能過剩的陰霾重新開始籠罩,光伏企業將面臨一場新的考驗。
晶科、協鑫領跑出貨量與盈利
從出貨量榜單看,兩家龍頭企業晶科與天合的爭奪仍在繼續。其中,晶科能源宣布上半年出貨量高達3.3GW,超過了此前的硅基光伏組件出貨量冠軍天合光能。后者此次以3.1GW屈居亞軍。
而從盈利來看,晶科能源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9億元,也高于天合的4.4億元。
不過,這兩家的盈利能力和上游多晶硅及硅片龍頭保利協鑫又不可同日耳語。根據財報,保利協鑫上半年多晶硅產量達36328噸,與去年持平;硅片銷量達8.88GW,增長26%。實現收益約131.59億元,同比增加28.7%,股東應占利潤13.89億元,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協鑫系里的A股公司協鑫集成上半年同樣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實現營收67.08億元,同比增長了88.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了1.9億元。其二季度出貨量遠超第一季度的746MW,達到1346MW,幾乎翻倍。
盡管圍繞單晶、多晶組件孰優孰劣的爭議仍未停止,單晶組件生產商的業績卻大幅激增。國內最主要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隆基股份披露,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4.24億元,同比增長282.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634.17%。而億晶光電等其他單晶組件生產商上半年凈利潤也達到了2.78億元。
此外,航天機電2016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07億元,同比增長74.2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637.2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實現扭虧為盈。
不僅僅是優質企業大獲豐收,此前經營狀況備受質疑的“問題公司”上半年也紛紛出現扭虧好轉的跡象。英利綠色能源公司近日公布的二季報顯示,第二季度總凈營收達到了25.241億元,上半年總的營收達到了49億元,凈利潤為1.5億元,終于在虧損多年后實現扭虧為盈。然而沉重的債務負擔仍將是該公司必須面對的最大挑戰。
漢能薄膜發電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集團營業收入達到32.96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56%,毛利達到20.65億港元,同比增幅約為41%;同時,公司在期內錄得8.21億港元盈利,實現扭虧為盈。中報稱,公司盈利增長歸因于多個原因,包括下游戶用及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銷售同比增長約284%;同時,上游薄膜發電裝備產線交付收入同比增長約33%。
前兩年風波不斷的海潤光伏披露 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29.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46.44萬元,同比增長18.71%。按主營業務構成分析,組件、電池片收入大幅增長為業績作了最大的貢獻。
不過,另一家爭議頗大的公司——順風光電,盡管上半年營收和毛利同比分別增長了30.9%和114.7%,凈利潤卻僅為545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8.4%。據稱,盈利下降的原因是國內西部地區實施棄光限電措施造成該公司太陽能電站不能滿負荷發電,同時政府延遲支付電價補貼以及電站資本開支利息増加。
下半年風險漸增不過,上半年光伏行業集體飄紅與6月30日后光伏電價政策重新調整有直接的關系。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集中在今年6月30日前的搶裝潮令上半年光伏裝機量超過20GW,幾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這也帶動了全產業鏈的繁榮。盡管有預測認為下半年國內光伏裝機量還將有10GW的容量,但幾乎所有的光伏業內人士都認為,下半年國內裝機量較上半年將明顯減少,或直接將大量光伏企業打回原形。
據光伏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了解,中國有色協會硅業分會報告,雖然今年7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依然維持在萬噸以上,但多晶硅進口均價下滑至16.98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3.5%。專家分析認為,7月份海關月進口均價呈現下行走勢,主要是受到國內下游光伏需求在“630”節點過后迅速降溫的影響。進口多晶硅價格受制于需求疲軟而進入下行通道,再加之海關進口量交貨有一定滯后,較國內多晶硅價格更先開始下滑。
多晶硅價格走勢
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在發布二季報時也曾透露,雖然第二季度出貨情況理想,但組件平均銷售價格較第一季度已有所下降。
針對下半年國內需求或放緩的趨勢,晶科能源首席執行官陳康平表示,行業正面臨挑戰,但下半年已鎖定相當數量的大型訂單。該公司計劃在拉丁美洲,印度和日本市場加快發展,令出貨地理分布將更加均衡。而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的全年出貨量計劃顯示,下半年的出貨數量應該與上半年差不多。一線光伏制造企業下半年如何應對需求下滑也將讓市場拭目以待。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行業專家稱,目前國內一些地區因為限電嚴重,新增裝機量增速已開始回落,需求或被高估。“630”后光伏制造企業投標過程中,屢報低價,價格戰的苗頭再度顯現。再加上多家主流光伏制造企業此前紛紛宣布擴產,或將引發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值得引起市場警惕。
事實上,在近期“陽泉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招標中就出現了0.61元/千瓦時這樣的超低價,報價者是協鑫新能源。
對于下半年市場,全民光伏COO劉楊表示,三季度是淡季,價格降得會比較快。但四季度估計還會有一波搶裝,價格會企穩,甚至小幅上漲。“不過,到明年‘6.30’前,價格下降會很快,多晶組件3.2元/瓦、單晶組件3.4元/瓦應該很容易看見。”
他稱,《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直到6月5日才姍姍來遲地下發,從這個時間點判斷,2016年備案指標的截止并網日期可能也會是明年的“6.30”,“如此,恐怕每年的搶裝潮都將發生在年中而不是年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8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
- 下一篇:2016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