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9/30 10:28: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進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咸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進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咸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途徑。
重點缺水地區分布示意圖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截至2014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個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島。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南方以民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噸級和千噸級工程為主。
2011-2014年中國海水淡化總產水規模
各地區海水淡化摻水規模(萬噸/日)
海水淡化即利用得淡水產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指將含鹽量為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含鹽量在1000mg/L以下的淡水。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包括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99個,產水規模599615噸/日;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11個,產水規模321090噸/日。此外,應用多級閃蒸技術的工程1個,應用電滲析技術的工程1個。
海水淡化技術
不同技術海水淡化規模
在我國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背景下,各地用水價格不斷提高。2016年,北京居民用水最低5元/噸,最高9元/每噸;城六區非居民用水價格從8.15元/噸,上調至9.5元/每噸,其他區域上調至9元/噸。天津市居民用水最低4.9元/噸,最高8.0元/噸,工業、行政單位、經營性服務用水7.85元/噸。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水成本集中在5-8元/噸。未來各地的居民與非居民用水價格整體仍將呈上升趨勢,將有利于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推廣。
部分城市用水價格(元/噸)
2012年,我國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海水淡化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日產能力將達到220萬立方米~260萬立方米,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15%以上。隨后,發改委公布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名單,有關方面成立了國家海水淡化產業聯盟。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提出推動海水利用,在有條件的城市,加快推進淡化海水作為生活用水補充水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水安全保障,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科學開發利用地表水及各類非常規水源,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并推動海水淡化規;瘧,實施海島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實施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工程。
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扶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具體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水淡化產業進程。如果國家要將海水淡化作為沿海地區及海島上非常規的供水手段,未來需制定更加明確的扶持計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