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儲能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預測
2016/10/26 10:34: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儲能是指通過一種介質或者設備,把一種能量形式用同一種或者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存儲起來,基于未來應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釋放出來的循環過程。通常說的儲能是指針對電能的存儲,利用化學或者物理的方法將產生的能量存儲起來并在需要時釋放的一系列技術和措儲能是指通過一種介質或者設備,把一種能量形式用同一種或者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存儲起來,基于未來應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釋放出來的循環過程。通常說的儲能是指針對電能的存儲,利用化學或者物理的方法將產生的能量存儲起來并在需要時釋放的一系列技術和措施。
儲能技術路線
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日本和中國的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位列全球前三名,占比分別為45%、33%和11%。儲能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政策的推動,尤其是補貼的實施是刺激行業發展的重要能量,美國、歐盟、日本投入較早,投資優惠和補貼政策都已經出臺。2008年之后,全球儲能產業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項目部不完全統計,全球儲能項目,不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熱,累計裝機規模從2008年不足100兆瓦,發展到去年底902兆瓦,每年復合增長率大概在40%。2015年,全球累計運行的儲能項目裝機規模1227.8MW,全球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327個,裝機規模946.8MW。近五年,累計裝機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18%,累計項目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40%。
2000-2015年全球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2000-2015全球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回顧儲能在國外的產業發展歷史我們看出,政策的扶持在儲能行業快速成熟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補貼是政府引導市場的重要手段。
國外儲能扶持政策匯總
在中國市場,鋰離子電池裝機份額占2/3,其次是鉛蓄電池和液流電池。
2000-2015年中國運行項目中技術累計裝機分布
我國的儲能行業剛剛起步,截止2015年底,中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105.5MW,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項目中,主要以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液流電池為主,且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占比最大。到2015年底,從應用分布上看,主要以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為主,二者累計裝機規模超過中國市場的80%。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領域近兩年一直無論在累計裝機規模還是項目個數上均占據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別為56%和77%,是國內最有希望率先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領域。
2000-2015中國運行項目應用累計裝機分布
2000-2015年中國運行項目應用累計個數分布
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2015年新增儲能項目(含運行、在建和規劃中項目)28個,裝機規模37.5MW,雖然項目數和裝機規模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在穩步發展。截至2015年底,中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118個,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為110%,是全球的六倍之多。
我國儲能重點項目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預測,到2020年,理想情景下儲能的總裝機規模將達24.2GW,常規情景下總裝機規模將達14.5GW。預測不包含抽水蓄能,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我國抽水蓄能2020年裝機總規模將達40GW。
中國市場化學儲能裝機占比
目前我儲能行業的處于剛剛起步。我們認為,隨著下游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儲能的商業化應用也愈加迫切。2015年之前,項目以示范應用為主,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電力輸配、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電動汽車光儲式充電站;2015年-2020年,開始出現若干初具商業化但還不具備規模化的項目,逐步向商業化邁進;2020年之后,儲能將逐步在各個領域實現商業化發展。
目前儲能應用最大的空間在于風光電廠的應用。受制于火電拉閘的局限以及西部地區有限的消納能力,2015年的棄風、棄光現象突出。光伏方面,2015年全國棄光電量40億,棄光率約10%。甘肅棄光率達31%;新疆自治區棄光率達26%。風電方面,2015年棄風電量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達到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同樣是西北地區問題最突出。
儲能的引入可以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待需要時釋放,加裝在風光電場可以彌補風、光發電存在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也更有利于電能的靈活調節,提高發電系統效率。此外,風電和光伏發電對電網接入的友好性也得到改善。
其次,傳統電廠往往需要配備備用電源,投資非常大,儲能設施的引用將有利于電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儲能設備在負荷低谷的時候儲存多余電量,符合峰值時將負荷谷底存儲的多余電量發送給電網,從而減少發電公司和電網公司的不必要投資,提高設備利用率。在商業化推廣方面,利用各省市的峰谷電價差,發揮儲能的成本優勢,進行削峰填谷的電力調節,再與客戶分享收益。目前由于整個行業的成本仍然較高,因此商業化應用還沒有打開,但南都電源公司的鉛碳儲能系統已經做到0.5元的度電成本,有望率先開啟商業化項目的大門。隨著微網的逐步推進,儲能在家庭電網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在沒有供電設施的海外市場已經提前邁出一步,國內有競爭力的企業也有望分得一杯羹。
中國儲能需求細分
政策風向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儲能的發展。陸續出臺的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也開始釋放積極的信號,儲能的十三五規劃也在論證階段。有媒體曾披露,在國家層面討論儲能補貼的模式問題指日可待。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曾表示:“2015年開始,儲能技術將逐步開始商業化,2020年后,儲能系統將成為電力生產運營的必備部分,預計2030年儲能技術將進入大規模發展期”。
“兩會”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同時提出“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八大重點工程。八大重點工程提及儲能電站、能源儲備設施,重點提出要加快推進大規模儲能等技術研發應用。此外,儲能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有望在二季度出臺,明確行業發展目標,對行業的扶持政策、補貼形式有望進一步落實。
“十三五”期間,儲能列入了“十三五”規劃百大工程項目,首次正式進入國家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并同時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對先進儲能及微電網技術創新路線進行了規劃。隨著能源互聯網的逐步推進,微電網作為能源互聯的核心要素之一,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會。
儲能技術是未來能源結構轉變和電力生產消費方式變革的戰略性支撐。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表示,儲能是世界能源科技創新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其改變了電力工業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通過“調劑、優化、提高、保障”,使電力系統的平衡關系變得多樣化,可選擇控制、可最優化。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認為,電池儲能技術首先要在交通領域率先取得大的突破。從電力系統運行來看,儲能問題不單純是儲電問題,還有系統控制與系統負荷平衡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好這些關系。
我國近年來儲能相關政策
2000-2015年中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相比國外儲能的發展,國內暫時對儲能的補貼政策還是空白。當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動力蓄電池的梯次利政策預期增強,這將大大降低電化學儲能電站的成本,催化電化學儲能的發展。根據EVTank在《微電網領域儲能行業深度分析報告(2016)》研究報告中預測,隨著化學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以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和鈉硫電池等為代表的新型電池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同時,EVTank在研究報告中預測,在微電網領域的儲能系統將大規模的采用化學儲能,得益于相對成熟的技術和較好的性價比,鋰離子電池和鉛炭(酸)電池是目前儲能系統的首選技術路線。
2000-2015年中國電化學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