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消化藥發展規模現狀回顧
2016/10/28 10:55: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消化藥行業分析及市場深度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飲食難以形成規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由此帶來的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已經成為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相關統計,20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消化藥行業分析及市場深度調查報告》顯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飲食難以形成規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由此帶來的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已經成為常見病、多發病。根據相關統計,2015年我國消化藥市場規模達393.1億元。
2010-2015年我國消化藥市場規模
年份市場規模:億元2010218.222011245.512012272.022013203.082014344.142015393.1數據來源:中經先略數據中心
我國消化藥企業數量眾多,競爭激烈。醫改政策在為消化藥行業發展帶來契機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藥企之間的競爭。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龍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的形式整合其他規模較小的企業愈演愈烈。除了國內消化藥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外,隨著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國外資本迅速拓展中國市場。這些全球化的消化藥企業,在研發、資金、管理、人才等方面都非常成熟,中國消化藥企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企業需要不斷強化新產品研發、營銷、品牌建設等高附加值環節,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加快企業向自主研發、自主品牌等方面轉型升級。
在整個消化藥產業鏈上,包括制藥企業、流通企業、醫院及藥店、政府監管部門等各環節相互間都不斷進行著博弈,通過政策、價格、銷售網絡等形式對上下游相關企業和機構進行制約和影響。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我國消化藥行業的拐點將會出現,但由于所處產業鏈的位置和結構的不同,行業拐點在不同的細分領域出現的時間不一樣。未來消化藥流通領域的整合將會持續進行。當消化藥流通領域整合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將會對上游制藥企業產生影響。我國目前制藥企業集中度非常低,但參考國外消化藥產業發展的經驗,隨著消化藥流通企業的整合,必然會對上游制藥企業產生“倒逼”,在產業鏈博弈的影響下,我國制藥企業也勢必加快整合步伐。
近幾年,全球醫藥行業整體仍然保持著平緩增長的狀態,剛性特征明顯。從醫藥消費結構來看,處方藥消費仍然占據著醫藥市場的主導地位。可以預見,隨著人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治療將有力的驅動非處方藥市場的發展,然而醫藥和醫療事關人身安全,醫生的權威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處方藥消費仍然是未來醫藥消費的重點,盡管處方藥的銷售額的增速可能會慢于非處方藥。
不同的治療領域的藥物銷售額的增速也不盡相同,傳統的治療領域藥物銷售的基數大,增速慢,如抗腫瘤藥物,而原先重視程度不夠的“新興”疾病的治療藥物的銷售增速較快,如多發性硬化癥。
2015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不含醫療器械)約11030億美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3500億美元左右。今后5年全球醫藥銷售增長率將保持在4%~7%之間,醫療器械市場將維持8%左右的增長率,其中新興市場的增速將顯著高于發達市場。
2002-2015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走勢圖: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發達國家醫藥消費占比明顯,增速放緩
通過對藥品數據進行匯總和拆分發現,發達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大,但增速趨于平緩;而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藥消費占比較小,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增速較快。根據2013年的數據,按照藥品銷售增速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依次是亞非澳、拉美、日本、歐洲和北美。
發展中國家醫藥行業成長性更高
由于發展中國家醫保政策的完善程度、醫藥市場的現代化程度、人均收入水平都處在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階段,因此隨著醫療需求的逐步釋放,發展中國家的醫藥市場成長的確定性更高。通過各個國家醫療開支的GDP占比,我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拉美國家為例,隨著政府對醫療衛生水平的重視程度的提高,醫療開支轉移支付的數額將穩步增長,從而帶動醫藥行業的大發展;而發達國家的醫療開支的GDP占比多數高于平均水平,政府不堪重負,以美國為例,醫保費用的控制是未來發展的主題,因此行業大概率保持目前的平緩增長狀態。
世界各國醫療衛生開支的GDP占比
資料來源:IMS health
消化藥是藥品市場的一個重要品類,與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近年來,全球消化藥市場發展穩定,保持3-4%的增速。2015年全球消化藥市場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