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鈦白粉行業市場供需預測及價格走勢分析
2016/12/2 10:2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鈦白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TiO2)的白色顏料。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 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化纖、橡膠、 化妝品等工業,2015 年全球設計產能 720 萬噸。行業在經歷了 2009-2011鈦白粉,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TiO2)的白色顏料。鈦白粉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 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化纖、橡膠、 化妝品等工業,2015 年全球設計產能 720 萬噸。行業在經歷了 2009-2011 的高速擴 張和 2012-2015 三年的低迷整合后,國內外產能收縮,下游需求復蘇,鈦白粉行業 的上升通道已經打開。2016-2017 年鈦白粉行業將處于新的景氣周期。今 年鈦白粉巨頭持續提價,年內已經 12 次漲價,以金紅石型鈦白粉為例,其價格從 年初 10900 元/噸上漲到 14000 元/噸,漲幅超過 28%,遠超市場預期。
全球鈦白粉產能與需求量
鈦白粉歷史價格走勢圖
鈦白粉的下游應用中涂料占比約 60%,受汽 車和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明顯。盡管全球汽車產量增速放緩,中國汽車銷售量仍有很 大增長空間。2015 年全球汽車總產量 9,068 萬輛,美國的汽車擁有量為每百戶超過 200 輛,而中國每百戶的汽車平均擁有量不到 35 輛。我國 2015 年汽車銷售量為 2459.75 萬輛,盡管 2011 到 2015 五年間增長有所放緩,復合增長率 7.37%,但 2016 年汽車銷售額復蘇跡象明顯。截至2016年十月,我國汽車銷量為 2200 萬輛,同比增 加 14.2%,預計全年銷量超過 2700 萬輛。從中國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的角度看, 汽車仍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新房屋開工面積
國內汽車銷量
全球房地產行業復蘇是拉動鈦白粉需求回升的重要力量。我國房地產行業在 2014 和 2015 年陷入低迷,房屋新開工面積連續負增長。2016 年,在政策推動下房 地產去庫存取得很大進展,同時受國內基建政策不斷加碼,房地產銷售、投資與開 工數據走強,前十個月累計新房屋開工面積同比增加 8.25%,其中十月份單月新開 工面積 1 億平方米,同比增加 22.7%。我國地產行業的整體回升將大幅刺激鈦白粉 需求增長。在全球范圍內,2017 年地產商人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將引發基建地產熱 潮,他在競選和獲勝演說中多次重點提到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新全美的學 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可以預計基礎設施投入和房地產開發將拉動美國經濟,帶動 全球鈦白粉需求擴大。
全球鈦白粉產能分布(2015)
鈦白粉全球競爭格局
出口擴大,海外市場潛力有待挖掘。2005-2015 的十年間,我國鈦白粉產能由 50 萬噸增加到了 300 萬噸,占全球鈦白粉 720 萬噸產能的 41.6%,為世界第一大鈦 白粉生產國。國內鈦白粉產品憑借低價和質量逐步為國際市場所接受,2015 年出口 達 53.34 萬噸。從全球范圍看,鈦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和中國 等地,而鈦白粉的主要進口國印度、巴西、印尼、伊朗等受制于綜合原料供給以及 技術限制,短期內無法大規模生產鈦白粉。鈦白粉需求增加與 GDP 總量增長有著 很強的相關性,隨著這些國家經濟走強,其對鈦白粉的需求將快速增加,中國產能將填補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尤其是印度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預計未來鈦白粉市 場空間至少 100 萬噸,其國內供應量僅有 5 萬噸,缺口巨大。人民幣貶值以及一 帶一路政策帶動對出口疊加利好,中國鈦白粉出口量將保持增長態勢。
鈦白粉進出口量
2008-2015 年中國鈦白粉產銷量(萬噸)
2012~2015 年鈦白粉價格持續走低,近 兩年價格甚至跌至大部分公司成本線附近,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中小企業迫于成本 壓力關停產能,行業巨頭的落后產線也紛紛退出生產。自 2015 年 3 季度以來,全 球退出產能合計 74.6 萬噸,其中國內 36 萬噸。預計 2016 年全球鈦白粉總產 能將回落至 700 萬噸以下,全球需求約為 600 萬噸,鈦白粉行業進入供需緊平衡。 目前各主要鈦白粉廠家庫存水平偏低,大廠商紛紛進入補庫存周期。同時我國政府 不斷加強政策監管力度,淘汰落后產能,供給側改革仍在推進,若《鈦白粉行業準 入條件》出臺,將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按照該標準,我國產能處于 5 萬噸以下的 27 家企業將被淘汰,合計產能 65.8 噸,勢必加重全球的鈦白粉供應吃緊。由于鈦白粉 行業存在鈦礦供應、三廢處理和生產技術等壁壘,在我國嚴格的政策環境下短期內 產能難以有大幅度增長。當前鈦白粉市場價仍處于低位運行,在2017年鈦白粉需求旺 盛、供給減少的大背景下,產品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