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情況分析及2017年預測
2016/12/4 10:36: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5年,中藥貿易克服了外需低迷、價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續快速上升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整體表現較為突出。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額達47.95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其中,出口額37.70億美元,同比增長42015年,中藥貿易克服了外需低迷、價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續快速上升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整體表現較為突出。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額達47.95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其中,出口額37.70億美元,同比增長4.95%,高于同期整體醫藥出口增幅2.25個百分點;進口額10.25億美元,同比小幅下挫1.26%,較2014年同期下滑3.84個百分點有所收窄。
總體來看,各大類商品的發展各有特點,增速不盡相同,但總體正向穩定,業績可圈可點。
一、概況
中藥類產品出口增幅穩步提升。2015年,除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外,中藥各大類產品的出口都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植物提取物,表現甚是搶眼,同比增幅高達21.71%,成為所有醫藥產品中增幅最大的商品,其出口額也再創21.63億美元新高,占據中藥出口的半壁江山,占比高達57.38%。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傳統市場需求的增加以及精油類新產品出口的走強,尤其是甜菊葉提取物、越橘提取物、桉葉油、辣椒提取物和桂油等優勢品種,成為出口的主要拉動力量。
保健品和中成藥在2015年也表現不錯,兩者出口額分別達2.82億和2.62億美元,同比實現了6.34%和4.65%的增長,保持了平穩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和中成藥的出口增幅都是得益于價格的增長,其出口均價較2014年同期分別上漲29.45%和7.87%,但兩者的出口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是中藥類產品中唯一出口同比下滑的商品,全年出口額10.58億美元,同比下滑18.28%,中國香港和日本兩大主力市場的下跌成為主要誘因。
中藥類產品進口跌幅收窄。2015年,中藥類產品進口10.25億美元,同比下降1.26%,較2014年3.84%的降幅有所收窄。但是,各大類商品中只有提取物的進口增幅較大,其他商品仍延續較大的跌幅。
二、中藥各商品出口特點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受量價齊跌拖累,呈現負增長。2015年,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額10.58億美元,同比下降18.28%。出口數量17.9萬噸,同比下降8.84%,出口均價5.90美元/千克,同比下降10.35%,量價齊跌是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往年,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的主要品種是枸杞子、人參、黨參、地黃等大宗品種,但在2015年,這些品種的出口情況都不樂觀,或量增價跌,或量價齊跌。前十大出口品種,出口額下跌的達到9個,并且跌幅都比較大,其中,黨參、白術、川穹、白芍、茯苓等六大品種的跌幅超過35%。
亞洲地區依舊是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主要市場。中國香港是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的第一市場,2015年內地對香港出口7.63萬噸,同比下降9.33%;出口額3.40億美元,同比下跌34.25%;價格同比下跌27.49%;日本是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的第二大市場,2015年對日本出口中藥商品1.78萬噸,同比下降9.08%,出口額達到2.09億美元,同比下跌18.93%;出口價格同比下跌10.83%。兩大市場出口數量和平均價格的大幅下滑,嚴重影響了整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出口。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下滑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中藥材價格整體下滑,外貿價格必然受其影響;二是傳統中藥材出口市場需求不旺。
另外,2015年還有幾個市場值得關注,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市場,依然保持超過10%以上的增幅。
植物提取物高速增長,引領中藥產品出口。近年來,提取物占我國中藥出口額的比重越來越大。2015年,提取物出口額21.63億美元,同比增長21.71%,占我中藥出口商品的57.38%,已超過中藥商品出口額的1/2。
在出口品種方面,排名前十的熱點品種為甜菊葉提取物、桉葉油、越橘提取物、桂油、萬壽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檸檬油、羅漢果提取物和酸橙油,其總出口額近10億美元,占提取物出口的近50%。其中,甜菊葉提取物、桉葉油、越橘提取物、桂油的單品種出口額均突破1億美元。甜菊葉提取物的出口市場主要在馬來西亞和美國,越橘提取物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和日本。桉葉油和桂油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近年來,這些精油類產品出口增幅較快,如桂油2015年出口額的同比增幅超過40%。
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傳統市場依然是美國和日本。2015年,我國對美國提取物出口額為4.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99%,出口產品主要是越橘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膳食補充劑原料類產品。對美國出口的強勁增長,一定程度反映出美國膳食補充劑市場復蘇的跡象。植物提取物對日本出口2.29億美元,同比下降2.49%。出口日本的產品主要是漢方藥浸膏以及營養補充劑原料產品。、
東盟國家是提取物出口的另一重要市場。2015年,植物提取物對東盟出口4.87億美元,同比增長50.79%,尤其是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出口額分別達到1.70億美元和1.55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6.14%和33.02%。
中成藥出口不溫不火。近兩年來中成藥出口一直處于低迷狀態,2015年出口額2.62億美元,同比增4.65%,增幅平穩。香港依然是中成藥的主要出口市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同比增加11.95%,占比46.03%,幾乎占據中成藥出口半壁江山。
在中成藥出口的前10大市場中,除美國外有9個市場是以中成藥或者傳統藥進行管理的。換句話說,目前中成藥出口的主要市場大多認可中醫藥的藥品地位,需要在這些國家進行注冊才能銷售。當然各個國家的注冊要求不同,市場準入條件不同。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市場,在2015年習主席訪澳后,中澳簽署了一系列中醫藥合作協助,大大推動了中成藥出口貿易。可見,高層推動對于中醫藥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中成藥以藥品身份進入美國市場已經取得一些成績,如康緣藥業的桂枝茯苓膠囊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順利進行;康萊特抗癌中藥注射液獲得美國FDA通過,即將在美國本土進行第Ⅲ期臨床試驗,這些都是對行業有影響的正能量。 2015年,中成藥出口的最大品種仍然為片仔癀,出口額達3338.83萬美元,同比增長10.31%。中成藥出口的第二大品種是清涼油,出口額達2873.74萬美元,同比增長12.58%,其余安宮牛黃丸及云南白藥的出口額都不足千萬美元。
中成藥出口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其主要障礙是新市場開拓困難。由于當前的主流醫學體系是西醫,中醫中藥很難在一些不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地區發展,如美國市場,雖然可以作為膳食補充劑在美國銷售,但是很多成分其實已經作了調整。另外,《歐盟傳統藥注冊法令》的實施導致傳統歐盟市場丟失;英國禁止在本國銷售所有未經注冊的傳統藥限制了中成藥在英的銷售等,都成為中成藥發展的桎梏。不過,近年來配方顆粒呈現較高的增長速度,再加上2015年食藥監總局下發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試點將放開,或將對中成藥的出口有一定促進作用。
保健品貿易增幅明顯,品牌優勢將凸顯。目前通過海關統計,有單獨編碼的保健品主要是魚油、魚肝油、蜂王漿、蜂花粉、卵磷脂、燕窩等,維生素以及礦物類制劑產品并未統計在內。
2015年,我國保健品出口額為2.87億美元,同比增6.34%,進口額1.60億美元,同比下降5.15%。
新《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明確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同時明確保健食品注冊和備案結合的管理辦法。根據《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15年10月1日后,保健食品的管理辦法在原來注冊制單一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備案制管理方法。備案制產品覆蓋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以及已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總局制定)的保健食品。無疑《食品安全法》將極大激活現有保健品市場,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將承擔更大的責任,未來同質化競爭將日趨激烈,保健品真正進入品牌競爭時代。
2016抓住機遇穩步前行機遇,來自對大健康時代的敏銳認知,來自對國家政策的準確把握,更來自對企業發展戰略的精確定位。2015年,中醫藥發展已經確立了基調,2016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機遇,穩步前行。
政策規劃為中醫藥行業發展保駕護航。自1983年首次提議為中醫藥進行立法,歷經32年,第一部中醫藥立法迎來勝利的曙光,《中醫藥法(草案)》從法制層面為行業發展護航。
此外,《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出臺,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編制中醫藥發展規劃,標志著中醫藥發展已列入國家發展戰略,依據戰略部署,中醫藥從長期來看將迎來廣泛的發展空間。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可得性、可及性顯著改善,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加速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化、現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藥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等,對中醫藥行業與企業而言,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
中醫藥貿易將迎來突破式發展機遇。近幾年,中醫藥貿易尤其是中成藥貿易一直在低位徘徊,整體發展不溫不火,可以說是進入了“瓶頸期”,2016年開始,這一瓶頸有望打破,迎來轉型與改變。
目前我國中成藥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難主要關卡集中在注冊認證這一準入門檻上,2015年我中成藥出口的前10大市場,只有美國是按膳食補充劑的形式銷售,其他9大市場均以中成藥或傳統藥的形式銷售,雖然在很多國家已經承認中醫,甚至非常認可針灸等形式的中醫療法,但是中成藥的注冊卻很難實現,《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規劃》提出的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工程,探索建設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并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總體部署支持中醫藥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或將開啟中醫藥以服務貿易帶動貨物貿易的機遇,如此中醫藥將堂堂正正的走入海外市場。
此外,如若中成藥突破了貿易瓶頸,中醫藥服務貿易作用凸顯,相應的中藥材及飲片貿易也會相得益彰,進入發展快車道。
認證體系日臻完善助力中醫藥行業品質提升。2016年伊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認監委便聯合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完善中醫藥認證體系的合作協議》,在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全面推行認證制度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以提高中醫藥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規范中醫藥健康服務市場,全面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的質量和效益。這一體系的完善對于整個中醫藥行業來說,意味著整個品質將有極大提升。
在具體產品貿易領域,醫保商會也積極打造社團認證體系,與國際接軌,為企業創造更多機會。2016年,醫保商會聯合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優質供應商”認證(GEP認證),用以引領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幫助優質企業提升品牌價值。GEP認證包含誠信評價認證和工廠審核認證兩個維度,且滿足了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FSMA)的要求,以膳食補充劑21CFR111為主體框架,考慮了植提成分從原料到生產銷售全過程的風險,而且報告采用中英文形式,滿足了客戶和FDA的要求,因此,將成為提升植物提取物企業在美國市場含金量的重要法寶。
企業主動發力海外有望收獲豐碩成果。近年來,通過產、學、研國際合作推動中醫藥走向海外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成為我中醫藥發力海外的一條可循之路。
神威藥業集團、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聯合研發的治療血管性老年癡呆的創新組分中藥塞絡通膠囊三期臨床試驗在澳大利亞正式啟動;又如,振東集團聯合國家中醫科學院在美國衛生研究院癌癥研究中心成立科研辦公室,通過這一平臺將各種技術引入國內,將藥品、保健品、中藥飲片打入國際,此外,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聯合建立了振東中——澳分子醫藥研究中心,采用“國際化校企聯合”模式組建設在西方著名綜合大學的國際化研究機構。2016,醫保商會將率團遠赴澳大利亞,對此模式進行深度考察,同時將有最新的分析評估為企業行業的發展帶來參考與參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