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電梯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
2016/12/16 10:24: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國內電梯行業概況①我國是全球的電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電梯市場改革開放前,我國電梯行業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 1949 年至 1979 年三十年間,我國大陸地區電梯安裝總量僅約 1 萬臺①。隨著改革開放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電梯行業( 1)國內電梯行業概況
①我國是全球的電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電梯市場改革開放前,我國電梯行業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 1949 年至 1979 年三十年間,我國大陸地區電梯安裝總量僅約 1 萬臺①。隨著改革開放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電梯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實現了快速穩定的增長。
根據中國電梯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國電梯的年產量 1980 年、 1990 年、 2000年、 2010 年分別為 2,249 臺、 10,717 臺、 37,500 臺、 365,000 臺,到 2015 年,已經突破 76 萬臺,產量增長始終保持強勁勢頭。近十年來,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也使得我國電梯制造業步入高速發展階段,電梯產量從 2006 年的 16.8 萬臺上升至 2015 年的 76 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約 19.53%。目前我國電梯整機產品、配件產品的產銷量均居世界第一,電梯產量居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梯市場。
電梯行業的高速增長同時帶動了配套零部件行業快速發展,部分國產電梯零部件的技術、質量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特別在中低速電梯領域,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
2006-2015 年電梯產量變化趨勢圖
②我國電梯市場與成熟電梯市場相比仍未達到飽和狀態,人均電梯擁有量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人均電梯擁有量在 1990年只有 2 臺/萬人, 2014 年則達到 24 臺/萬人。盡管人均電梯擁有量增長迅速,我國目前的人均電梯擁有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離發達國家的人均電梯擁有量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說明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同時也說明了我國電梯市場仍未達到飽和狀態。
2014 年中國每萬人電梯擁有量和世界發達國家、地區比較表
2014 年,中國單臺電梯服務人數為 381 人,單臺電梯服務人數仍遠高于歐美以及亞洲發達國家單臺電梯服務人數。這一對比也表明,相對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電梯市場需求仍存在較大空間。
2014 年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單臺電梯服務人數比較表
③ 競爭格局:行業競爭激烈,外資品牌占據主導,民族品牌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質檢總局受理發證的電梯整機單位477家,年產銷規模達到萬臺廠家約20家。 2015年底,持有電梯整機制造許可證企業已增長至696家,持有電梯安裝維修許可證企業達到10,326家,電梯配件行業200家左右。目前,我國電梯市場主要被美國(奧的斯)、歐洲(蒂森克虜伯、迅達、通力),日本(三菱、日立、富士達、東芝)等外資品牌占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民族品牌約占國內30%的市場份額。我國電梯70%左右的市場份額為外資品牌企業占據。其中,奧的斯、三菱、日立等占據了45%左右市場份額,迅達、通力、蒂森、東芝、富士達等其他外資品牌占據了25%左右的市場份額,民族品牌約占
30%的市場份額。外資品牌、民族品牌市場占比情況圖
在外資品牌電梯占據市場主導情況下,大批民族品牌電梯積極發展,逐步受到市場的青睞,江南嘉捷、康力集團、廣日股份、東莞飛鵬、蘇州東南等優秀民族品牌電梯企業的生產條件和產品質量已經接近外資品牌電梯企業,產品已擠入機場、鐵路、五星級酒店等高端市場,并在國際市場上屢屢中標,約占國內電梯市場份額的15%。
④區域結構:產業集聚進一步加強
我國電梯整機及零部件的制造產業基本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各類電梯零配件生產配套廠家和研究機構眾多,已經形成了一個高效運行的電梯產業分工、合作體系,產業聚集效應明顯,為我國電梯企業的規模擴張、產業整合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從電梯的需求區域來看,我國電梯行業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經濟總量的地域分布特征相一致,經濟相對發達的中南(包括華南)、華東、華北地區占據我國電梯總需求的 8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我國最主要的電梯消費市場。
2014 年我國電梯產量地區分布
( 2)電梯行業發展趨勢
①產銷規模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土地資源的制約,國內新增多層、高層住宅、工廠、商務樓等建筑的需求增長較大,我國電梯市場將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其次,作為積極推動我國老人社會服務的公益性、福利事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舊樓加裝電梯將成為電梯市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此外,隨著電梯保有量的增加,我國將逐步進入電梯更新的高峰期,原有電梯的維修及更換也成為我國電梯市場發展的堅實基礎。
②行業增長以大型企業為主
2014 年電梯產量比 2013 年增長近 10 萬臺,大型企業的表現搶眼,且利潤增長迅速,主要以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在內的行業巨頭為主,中小企業的增幅較小,部分中小企業淡出了行業,行業“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繼續顯現。
③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影響電梯行業格局
近些年,老舊電梯故障以及電梯運行事故不斷增加,在網絡媒體和新媒體盛行的時代,企業負面新聞的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因而對電梯品牌的影響不斷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已于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與電梯明確相關的具體條款包括了八大條款,涉及電梯的生產、改造保養、修理、使用等相關環節,并且明確了電梯生產企業、 維保企業和使用單位等各方面的責任。《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全面實施將推動電梯行業大洗牌。
④ 維保成為電梯制造企業發展方向
目前的市場環境使得電梯維保市場成為電梯制造企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電梯安全備受矚目; 二是電梯產銷增速放緩,迫使制造企業將部分精力轉移到其他相關業務上; 三是電梯保有量不斷增加; 四是《特種設備安全法》第 45 條規定,電梯的維護保養應當由電梯制造單位或者依法取得許可的安裝、改造、修理單位進行; 五是中國電梯制造企業的維保收入比例普遍不高,基本維持在 3%-15%之間,而跨國企業則有 40%-55%的收入來自維保。未來,電梯行業后端服務將成為電梯市場競爭的重要戰場。
⑤ 出口量持續增長
電梯行業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我國電梯行業部分產品在技術、質量上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民族品牌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我國電梯產品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性價比優勢逐漸凸現,進而推動了電梯產品出口量的持續增長。
⑥ 向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作為資源能耗的主要組成部分,建筑能耗已經達到我國能源總消耗的1/3左右。根據中國電梯協會估計,我國每部電梯每天平均耗電量達到40度,電梯耗能約占整個建筑的5%。目前存量的住宅電梯約70%為非節能型,且2010年前安裝的電梯屬于嚴重耗電型。隨著我國建筑物節能減排政策的不斷落實,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電梯更換或改造計劃,電梯改造需求(更換或加裝部件)將會穩步增加,以滿足對節能減排的要求。
⑦整機制造商向設計、安裝、維保的綜合服務提供商發展
電梯作為一種機電合一的大型綜合產品,安全可靠的運行取決于電梯本身的制造質量、安裝質量、維修保養質量以及用戶的日常管理質量等諸多方面因素。傳統的理念只是單純地注重產品本身的制造質量,而忽視了前期電梯產品與建筑物的優化配比、后期的安裝和維護保養等一系列影響電梯處于最佳運行狀態的其它要素。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不少優勢企業搭建了客戶支持平臺,涉及銷售、電梯空間設計、物業評估、土建工程、成本核算、維保等各環節,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建筑運載系統解決方案。因此,向客戶提供安裝、維保、改造等全方位
服務體系的整機制造企業將具備更好的發展前景。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