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復合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6/12/23 10:23: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復合肥更適合現代化農業。“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國家政策多次提出要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復合肥更適合現代化農業。“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國家政策多次提出要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解決承包地塊的零碎化問題,同時加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著力培養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未來農業現代化水平將不斷提高,農業種植更加專業化和集約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施用復合肥可以為作物提供多種營養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節約勞動力,提高產量,改善產品品質,減輕長期使用以氮肥為主的單質肥造成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水質污染等不利影響,因此更適合現代化農業。
復合肥和單質肥優缺點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新型城鎮化,農業人口紛紛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減少,人工成本提升,復合肥用量。 將不斷增加,復合化率將逐漸提高。2015 年農業人口占比為 43.9%,自 2000 年的 64.1%逐年減少,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逐年上升,由 2000 年 1930 公頃/萬人,上升至 2015年 2757 公頃/萬人,15 年間增長 42.8%;2005 年每畝糧食人工成本僅為 151 元,而2015 年攀升至 447 元,10 年間增長近 2 倍,其余農作物人工成本亦呈上升趨勢。復合肥以其高效便捷的施肥特點,正適合這種變化趨勢。
農村人口減少導致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每畝農作物人工成本逐漸增加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復合肥用量增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食物消費更加多樣。相對而言,糧食作物占比逐漸下降,瓜果、蔬菜、油料等經濟作物占比此消彼長,種植面積不斷增加。1970 年~2015 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增長了 2.2 倍,占總播種面積由 17%增長至 32%。與普通大田糧食作物相比,經濟作物的需肥量一般是大田糧食作物的 1.2~2.6 倍,像蘋果甚至達到糧食作物的 3.8 倍,且經濟作物常使用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高效復合肥,復合肥市場空間擴大。
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比提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經濟作物復合肥用量高于糧食作物(2015 年)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復合化率提升空間巨大。中國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從俄羅斯等歐洲國家進口復合肥,經過較長時間才逐漸被廣大農民所接受。20 世紀 90 年代初,國內開始自行生產復合肥,其用量迅速增加。1980 年國內復合化率僅為 2.1%,經過 30 年的發展,截止 2014 年底復合化率已提升至 35.3%,復合肥行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相比世界復合化率達50% 、發達國家復合化率達 80% 的現狀相比,差距仍然巨大。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村種植結構的升級,預期未來復合化率將不斷提升。
國內復合肥化率逐步提高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集中度提升潛力大。由于復合肥行業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進入的資金和技術門檻不高,行業產能擴張迅速,產能利用率不高。據統計,目前,復合肥企業總數約 3000 家,大多為 1-5 萬噸產能的小企業,年產 30-100 萬噸的企業不到 50 家,年產 100 萬噸以上企業僅 10 家左右。2014 年行業前十名銷量為 2069 萬噸,CR10 僅為 42%。而世界最大的氮肥和 NPK 復合肥生產企業 Yara,總產能超過 2000 萬噸,2015 年肥料銷量達2654 萬噸,其中 NPK 復合肥銷量達 949 萬噸,在歐洲市占率達 40%。相比較而言,2015 年國內第一大復合肥企業金正大市占率不到 10%,復合肥行業集中度仍較低,提升空間較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