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雙向投資邁向新階段
2016/12/27 10:21: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吸引外資有魅力 對外投資利全球 中國雙向投資邁向新階段12月26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談及中國雙向投資發展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指出,今年以來,中國雙向投資吸引外資有魅力 對外投資利全球 中國雙向投資邁向新階段
12月26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談及中國雙向投資發展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指出,今年以來,中國雙向投資進入新階段,預計全年實際吸收外資(不含金融領域)約7850億元人民幣,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2萬億元人民幣。對此,專家指出,2016年,中國經濟在雙向投資、進出口等領域數據持續向好,這為中國及全球經濟帶來濃濃暖意。進入2017年,中國將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做好突出“一帶一路”建設、突出重點領域改革等工作,推動中國外貿和雙向投資繼續向好發展。
“引進來走出去”給力
2016年,中國吸收外資將約達7850億元人民幣,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據商務部介紹,今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提質增效,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其中,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增長8%,占比70.1%,提高2.6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中國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并未衰減。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指出,通過降低關稅和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以及對外資更加開放中國市場,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生產然后出口到全球市場,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開放。
同時,中國對外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商務部數據顯示,近10年中國對外投資年均增長25.4%,2015年達到1180億美元,連續5年居世界三甲之列。今年前11個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55.3%。
“當前,世界各國都特別重視中國的對外投資,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低迷的環境下,很少有國家能像中國這樣提供這么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且增速還這么快。此外,2015年中國實現對外凈投資,而隨著資本大進大出格局逐漸成為常態,未來一段時間,對外凈投資會成為大趨勢,這將讓眾多需要資本的國家從中受益。”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雙向投資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而這僅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部分。張建平指出,2016年,中國在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空間上,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對外開放由原來主要向東轉為向東南西北全方位開放。內容上,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經濟治理,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上,中國在貿易投資等多方面貢獻了“中國方案”。積極促進經濟一體化,推動金磚國家、中國—東盟的發展,推進亞太自貿區倡議,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同時,中國不斷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推動貿易便利化。
在完善更加有利于對外開放環境方面,據商務部介紹,今年以來,中國全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向全國推廣新一批19項改革創新經驗,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9個城市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初步梳理出若干項推廣經驗。實現外資管理制度重大變革。啟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
貿易領域,2016年中國進出口的回穩向好成為全球貿易亮點。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下降1.2%,降幅收窄6.6個百分點,走勢逐季回穩。同時結構持續優化,前11個月,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超過5%,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占外貿總額(貨物加服務進出口)的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成著力點
在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全球經貿合作的過程中,“一帶一路”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均有充分體現。前11個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8489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外貿總額的25.7%。投資方面,1-11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34億美元,與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額總計達1003.6億美元,同比增長40.1%,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2.1%。
進入2017年,“一帶一路”的重要性將有增無減。高虎城表示,2017年商務工作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突出“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統領。
“明年‘一帶一路’建設有很多看點值得我們期待:一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有望再上新臺階,當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投資增速顯著高于整體增速,而這一勢頭在明年將能得以延續;二是對外投資領域的工程承包將繼續成為亮點,明年沿線國家對于基礎設施等工程項目的需求依舊會很大;三是‘一帶一路’工業園區在明年會吸引更多中外企業,進而為沿線國家的就業、經濟增長提供更多貢獻。”張建平表示。(記者邱海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我們有成效
- 下一篇:產銷回暖帶動工業利潤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