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7年中國銀行行業資產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7/1/1 10:38: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2017 年生息資產增速將較今年略有提升2016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生息資產同比增長9.77%,城商行增速最高,超過20%。除興業銀行外,其余銀行均正增長。盡管面臨去杠桿的要求,但隨著宏觀經濟企穩,以及一帶一路等政策對市場空間的拓寬一、2017 年生息資產增速將較今年略有提升
2016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生息資產同比增長9.77%,城商行增速最高,超過20%。除興業銀行外,其余銀行均正增長。
盡管面臨去杠桿的要求,但隨著宏觀經濟企穩,以及一帶一路等政策對市場空間的拓寬,2017年生息資產增速將較今年略有上升,預計與M2增速相當,在11%左右。
2014-2016H1 上市商業銀行生息資產規模(單位:億元)及其增速(右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地產調控將對銀行貸款結構產生較大影響
從貸款增速來看,城商行最高、國有銀行最低,與貸款規模剛好相反。
2014-2016H1貸款規模(單位:億元)及其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1年以來房地產貸款占總貸款比重持續上升,2016三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4.32萬億,占比24.33%;個人購房新增貸款3.75萬億,占比17.22%。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銀行貸款的比重超過4成。
2016年10月,多地樓市出臺調控政策,房地產交易量明顯下滑,這將對銀行貸款規模和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比將從2016年三季度末的峰值回落。
2011-2016 年9 月房地產新增貸款、個人購房新增貸款及其占貸款總額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規模快速增長
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上升。上市銀行中,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增長最快的是建設銀行,同比增速高達168%,但其余國有銀行增速不如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
應收款項類資產快速增長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息差收窄迫使銀行尋找穩定的收益源,應收款項類投資主要投資政府債、金融債以及資管計劃和信托計劃等,收益率普遍比貸款息差更高也更穩定;另一方面,2014年《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出臺,使得商業銀行通過同業業務對接非標資產,并進行監管套利的模式被遏制。銀行資產結構發生變化,增量的非標資產從銀行的買入返售和同業拆借項下轉移至應收款項類投資、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等投資類資產項下。
預計應收款項投資資產規模在2017年將進一步增長,主要來源包括應收款項投資資產規模擴張,也包括部分原屬于同業資產項下的資管計劃、理財等收縮的部分。
2012-2016H1 上市銀行應收款項投資資產規模(億元)及其占總資產比重(右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同業資產增速分化較大
橫向比較來看,同業資產規模基本與銀行自身資產規模體量正相關性較強,但是上市銀行同業資產增速分化較大,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分化尤其嚴重。上市銀行中,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普遍增速較快,國有大型銀行則相對較慢,增速在0左右或負增長。2016年上半年,光大銀行以211.4%的增速位列第一,同業資產規模1680.85億元。預計,同業資產增速在2017年將繼續分化,但增速整體將回落。
2014-2016H1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億元)及其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非息業務收入比重將進一步上升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亟需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比重來應對息差收窄。從上市銀行來看,所有銀行非息收入比重均快速上升,其中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依靠業務多元化和網點分布廣泛性而普遍排名靠前,具有城商行無法比擬的優勢。認為,非息業務收入比重在2017年將進一步上升。由于外匯業務的優勢,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比重在上市銀行中位列前列,2016年上半年比重高達40.87%。
2013-2016H1 上市銀行非息收入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六、理財新規出臺,投資范圍受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七、表外理財納入MPA ,制約規模發展
11月8日,央行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正在不斷完善宏觀審慎評估工作,其中包括正在著手研究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中的廣義信貸指標范圍,引導銀行加強對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
銀行理財規模增速迅猛,至2016年6月底整體規模達到26.68萬億。從投向來看,債券、現金及對銀行存款、非標債權位列前三位,僅債券比重就高達40.42%。
2013-2016H1理財資金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測算后,廣義信貸指標將擴大,其測算結果或將影響金融機構三季度評估。銀行的考核壓力加大,短期內表外理財規模發展會受到制約。其中,涉及到的限制性行業投向非標的表外理財或將被調整。
2016H1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分類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八、成本收入比下行趨勢明顯,但繼續下行幅度可能不大
由于飽受資產質量和凈利差收窄的考驗,各家商業銀行加強了成本控制。上市商業銀行中除常熟、江陰和江蘇三家城商行外,2016年上半年較2015年年底成本收入比均出現下滑。認為這是由于小型城商行在規模擴張過程中,加大成本投入所致。
在應對資產減值準備與開拓業務的資本要求下,銀行會進一步壓縮成本用于保持利潤,銀行成本收入比有望進一步下行,但下行幅度會降低。
2013-2016H1 上市銀行成本收入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九、貸款準備比重下行,撥備前利潤明年或持平
為應對資產質量問題,商業銀行近年來加大了貸款損失準備計提,2015年上市商業銀行中除了無錫銀行,均提升了貸款損失準備占總貸款的比重。2016年上半年,所有上市銀行下調了該比重。認為其中的原因在于:第一,不良資產率逐漸穩定;第二,各家銀行前期計提的資產準備金足以覆蓋當前已經產生的不良資產。
2014-2016H1上市銀行貸款準備占總貸款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貸款損失準備比重的下行,使得其對銀行凈利潤的影響程度變小,預計明年撥備前利潤略高于2016年。
2014-2016H1上市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十、不良資產增速放緩,國有銀行不良率趨穩
2011-2016Q3 商業銀行 不良資產(億元)及其同比增速( 右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1-2016Q3 商業銀行不良率(單位:%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十一、撥備覆蓋率持續下行,國有銀行下降最快
從近年數據來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持續下行。特別是在2015年不良資產率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整體撥備覆蓋率下行加快。其中,國有銀行下降最快,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國有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最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國有銀行利潤夠高,具有足夠的能力去撥備覆蓋不良資產。2016年前三季度撥備覆蓋率逐漸平穩,外資銀行撥備覆蓋率出現回升。
不良貸款余額方面: 2016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939億元,同比增長25.93%。由于國有銀行資產規模最高,為7,658億元。同比增速方面,農村商業銀行由于涉及貸款的特殊性,不良貸款增速最高,2016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10.15%。
從不良貸款率來看,農村商業銀行上升勢頭不減,2016年三季度攀升至2.74%,環比增長0.12個百分點。國有銀行不良率從2016年二季度的1.69%下降至1.67%。外資銀行不良率在2016年三季度沒有增長,與二季度持平,為1.41%。
2014Q1-2016Q3 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十二、股份制銀行非正常貸款率與公布的不良率差距較大
除了關注銀行公布的不良率以外,還需要關注有可能變為不良資產的貸款。將逾期貸款(>90天)與公布的不良貸款余額視作非正常貸款來計算非正常貸款率,與各家銀行公布的不良率進行對比。
從分布來看,城商行不良貸款率和非正常貸款率相對最低,國有銀行中除農行因經營業務特殊性而較高外,也保持了較低的不良率。股份制銀行由于開展業務的多元性和跨地域性,非正常貸款率遠高于國有銀行。
上市銀行2016H1 非正常貸款率和公布不良貸款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十三、宏觀經濟企穩有助于緩解非正常貸款率的上升壓力
從各家上市銀行的非正常貸款率來看,超過90天的逾期貸款增速在提升,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的非正常貸款率上升很快。非正常貸款率是否會轉化為真實不良率,以及轉化程度要視宏觀經濟環境而定。
供給側改革顯成效,PPI、CPI等同比回升,進口增速顯著回升,顯示出宏觀經濟有企穩跡象,非正常貸款率上升的壓力將會有所下降。
2014-2016H1 各家銀行非正常貸款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