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程序化、移動營銷、內容營銷引領數字營銷行業發展分析
2017/5/26 10:38: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互聯網廣告三年復合增速38%,移動互聯網廣告三年復合增速181%。據數據,201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為2093.7億元,三年復合增速38%;移動廣告市場規模為901.3億元,三年復合增速181%,移動廣告增長速度遠超網絡廣告增長速度。互互聯網廣告三年復合增速38%,移動互聯網廣告三年復合增速181%。據數據,201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為2093.7億元,三年復合增速38%;移動廣告市場規模為901.3億元,三年復合增速181%,移動廣告增長速度遠超網絡廣告增長速度。
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細分領域來看:程序化購買(精準營銷)、移動營銷、內容營銷內生增速領先。統計A股并購標的及新三板影視植入(內容營銷重要子類)標的凈利潤數據顯示,程序化購買、移動營銷、影視植入、娛樂內容營銷細分領域2015年利潤增幅分別高達435%、234%、331%和585%。
內容營銷與互聯網廣告細分領域凈利潤增速對比(萬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程序化購買: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程序化購買模式具有受眾廣、精準、效率高三大優勢,是行業技術發展方向。1)DSP平臺承擔廣告主的投放任務,SSP平臺則匯集了媒體擁有的資源,DSP與SSP在廣告交易平臺達成交易,因此相較于傳統購買模式,供求雙方(廣告主和媒體),選擇的范圍更廣。2)程序化購買的優勢在于通過精準營銷模式,讓廣告主直接購買受眾,簡化了購買流程,節省了廣告主的媒介采購成本,并且保障了廣告主精準獲得廣告的投放效果反饋,解決了介購買效果的問題。3)廣告主的投放時間以及投放形式較為靈活,能夠較好地對預算做合理分配與掌控,如此更能夠提升廣告投放效率,并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程序化購買模式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2015年,中國程序化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15.1億,增速高達138%;但程序化購買廣告占展示類廣告規模僅為19%,相比于美國程序化購買市場50%的程序化購買廣告占比,我國程序化購買市場仍具提升空間。
中國程序化購買廣告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美國程序化購買廣告市場規模(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移動營銷:受益于移動流量對PC流量的替代
移動端流量對PC流量替代仍在持續。伴隨2014年以來智能手機普及以及3G/4G用戶數提升,移動聯網流量接入量累計同比增長迅速,相比之下PC端流量已進入萎縮;重要移動APP流量不斷攀升,認為受益于5G引領新一輪移動互聯網提速、降費,移動端流量對PC流量替代仍將持。
PC/移動端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同比增長分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重要移動APP活躍數持續上升(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移動程序化購買公開市場上可競價流量快速增長。2015年,PC端公開交易市場中日均可競價流量約為100億左右,較2014年規模增長約25%;移動端公開交易市場中日均可競價流量約為30億左右,較2014年規模增長約200%。
2014-2015年中國程序化購買公開交易市場中可競價流量規模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內容營銷-植入式廣告:受益于網生內容爆發
植入式廣告是內容營銷重要子類之一,內容營銷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植入式廣告、社會化媒體營銷和社群營銷。
需求端來說,廣告實際是流量的追逐者,網生內容流量爆發增加有力吸引廣告主對影視植入類廣告的投放需求。2015年以來,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網生內容數量快速增加,同時,受益于2016年以來網生內容走向精品化,2016年網生內容總流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以網絡劇和網絡綜藝為例,2016年受網絡劇監管趨嚴,網絡劇上線數量有所下降,但總播放量同比增長超300%,攀升至2016年892億;2016年網綜數量較2015年僅增加15部,而2016年網綜播放量預計達到2015的4倍。
網生內容數量不斷增長(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16年網絡劇總流量迅速提升(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16H網綜播放量迅速提升(億)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供給端來看,植入類原生廣告定制化、創意性強,突圍信息過載的互聯網環境。互聯網不斷成熟帶來營銷渠道入口豐富、內容信息過載等問題,定制化、與內容融合度高的原生廣告價值得到強調。定制化的原生廣告創意頻出,成為高關注度高討論量、且更易被觀眾接受的廣告形式:如《老九門》中插播的原創帖、《拜托了冰箱》中的“冰箱心理學”以及《誅仙青云志》中的藏頭詩廣告等,將廣告與內容深度融合,降低廣告對用戶產生的視覺疲勞和厭煩感,將品牌特性以內容展示的方式融入用戶,實現廣告對用戶的深度觸達和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