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房價未來走勢分析
2018/1/2 15:01:4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我國社會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流向是從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我國社會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流向是從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目前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確實已經步入“人口老一、我國社會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流向是從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
我國社會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流向是從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
目前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確實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的階段,“人口紅利”的優勢在逐漸減少,未來將不會有太多年輕人從農村涌入城市;
然而,事實上,人口老齡化對房產市場的影響不會像想象的那么大。因為雖然人口老齡化的事實不可否認,但事實上,人口基數足夠大,而且二胎政策已經放開。
最重要的是,我國的城市化已經進入下半場,遠不是原來“農村包圍城市”,而是從“農村向城市涌入”變成“由周邊三四五六線城市涌向中心城市”。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北上廣深無疑是中國“虹吸效應”最強的幾個城市。這些城市不僅僅擁有著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資源,同時也迸發著更多的機會,更加新鮮的文化和思想,始終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目光。
以北上廣為首的70個大中城市來說,目前的房產庫存,其實還遠遠不夠。
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概述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0-2016年31城小學生人口變化的情況。之所以采用小學生人數反映人口變化,是因為統計局公布的常住人口與各地政府政績掛鉤,真實性有待商榷。
2010-2016年31城小學生人口變化的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廈門、深圳、蘇州、合肥、鄭州、北京、長沙、南京、天津、武漢、杭州、石家莊過去6年人口增幅均不錯,未來憑借著其本身的優勢,也應該不錯。
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其他城市都在爭奪人口,深圳、廣州、天津、武漢、杭州、長沙、鄭州、成都、濟南、合肥、石家莊、沈陽等城市均加入了人才爭奪戰,再加上廈門、青島、蘇州等競爭力超強的城市,這些城市有著較好的人口增長預期,未來的購房需求量繼續膨脹。
二、一二線城市已經或將要進入限制性發展新周期,土地供應逐年減少;
一二線城市已經或將要進入限制性發展新周期,土地供應逐年減少。
關于土地供應,大家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土地供應趨勢確實在逐漸減少。
2017年1-9月不同城市土地市場情況
城市類別指標推出面積(萬平方米)成交面積(萬平方米)出讓金(億元)樓面均價(元/平方米)溢價率一線城市絕對量238318843994972518同比69%43%41%-15%下降45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絕對量265992275713997326133%同比-2%-4%18%22%下降23個百分點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一線城市總體來看土地供應同比確實在增加,且樓面價有所下降
而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持續走低,然而樓面價卻上升了22%,即地價上漲超過四分之一
對于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作為政策調控的重點,土地供應量有所回升。
尤其是北京第一季度的土地供應就已經達到2016年全年的供應,但是這種供應,盤旋在北京的房企仍然不領情,主要也是因為2016年的供地量實在太低,不足120萬平方米。
所以2017年的多倍土地供應仍然起不到太多作用,即使2017年是2016年土地供應的10倍,總體來看也不足1200萬平。
上海和廣州2017年的土地供應量也有所回升,住宅用地增幅在18%左右。但這個土地供應量基本也是杯水車薪,更何況,這部分土地里還有那么多的租賃用地,共有產權,商服用地等。
同時深圳,土地供應量著實是百分百的減少,2017年前三季度住宅土地成交量為0。
同時,因為房價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地價,地價上漲四分之一,房價不可能不漲。2017年二線城市土地成本上升四分之一多,即使開發商放棄利潤,只是單純為了公司的運作,品牌的擴張,但是地價高居不下,房價肯定不能低啊。
開發商的底線無非是不賺錢,但是不能賠錢。
所以,從中期看來,一二線城市的土地供應會持續走低,一方面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布局,另一方面也是限于18億畝耕地紅線,這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18億畝耕地根本上是不可突破的底線,所以加大土地供應困難重重。
三、重壓調控下,房價依舊保持小幅上漲;
自2016年930新政以來,樓市也經歷了一年多的“限購+限價+限貸+限售”的高壓調控,這一系列的調控政策確實取得了效果,根據2017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的數據顯示:
1、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繼續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漲幅全部回落
70個大中城市中15個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從環比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全部下降或持平;從同比看,漲幅均繼續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個百分點之間。
2、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房價環比繼續下降,二三線城市漲幅繼續回落或與上月相同
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均下降0.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與上月基本相同;
3、70個大中城市中一二三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繼續回落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這輪調控“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房價仍然沒有下降,相反大多數城市的房價仍然在上漲。除了北京等一線城市有0.1個百分點左右的下降外,其他城市房價均在上漲。
這種力度的調控房價仍在上漲,那么如果后期調控政策力度僅停留在這個程度、不繼續加碼呢,房價是否就仍然會維持這種小幅上漲的態勢,小幅上漲也是漲。
四、那么,房價何時會降?
1、調控之下,房價何時會下跌?
很多人對于調控有誤解,認為調控就是要讓房價下跌。
其實不是,調控是為了讓房價穩定下來,既不大漲也不大跌。
國家一直以來說的,都是要穩定房價,讓房地產行業穩定健康的發展,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國家從來沒有說過,要讓房價下跌的話。
事實上,在我國樓市發展史上,確實有幾次樓市崩盤,包括溫州、海南,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海南的“天涯海角”。
同時可能會有人提到周先生在G2o會議上的表示,中國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去杠桿、警惕并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市場泡沫等風險。
但是經濟去杠桿、金融去杠桿,不一定就是降負債,房企目前的負債率確實已經超過平均負債率,但是如果真的用降負債的辦法來降杠桿,經濟很可能出現瀑布式下跌。
即使后續租售同權等政策落實,那其實從政策制定到落實,中間還是有過渡期和緩沖期的,也就是說,2018年仍然是房產的緩沖期和過渡期。
2、北上深還能不能買?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全國已經有40多個熱點城市發布了限售令,唯獨沒有北上深。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收網的時候,特地留了一個口子。
當未來的某一天,全國大量的流竄資金,發現無處可去的時候,無房可投,無利可賺的時候,轉過身來一看,原來北上深還有機會上車。
你說,它們會不會蜂擁而已?
況且未來2年,隨著美聯儲的持續加息,保值避險將會取代升值,成為最重要的購房參考標準之一。
在全國300多個城市中,買哪里最安全?
北上深,注定會是避險資金的首選。
3、三四線城市還能不能買?剛需要不要再等等?
1.國家要去三四線庫存,這是任務。
2.怎么去庫存?人們習慣于買漲不買跌,所以要讓房價漲。
3.等房價漲的差不多50%以上了,去庫存也就去的差不多了,大概率開始限購。
4.限售以后,房子難買也難賣,流動性變差,房價逐漸穩定甚至小幅回落。
5.而相比于50%以上的上漲,回落的10%根本就不算什么,等回落后再買入的人,終究還是虧了。
縱觀這20年的樓市,一年內上漲50%的房子數不勝數,一年內下跌50%的城市屈指可數,這就是真實的現狀。所以既然是剛需,既然早晚都要買,趁著利率低趕緊買入,終究還是省錢的。
從長期來看,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以及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流向是從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一二線城市的住房需求還有膨脹空間;
從中期來看,我國的土地供應肯定是逐步縮減的,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受限與各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城市本身的體量,未來一二線城市土地供應會繼續下降;
從短期來看,目前我國的調控政策已經可以說是“史上最嚴”,房產調控也逐步定為長效機制,但是高壓之下,我國房價仍然保持小幅上漲,不得不說是需求端發力。
雖然房產調控已經納入某會報告,要維持房價穩定,但是“穩定”一定是房價穩定上漲,而不是穩定下降。
房價大漲的時代確實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2018年前,仍然會保持像2017年下半年穩定小幅上漲的態勢,預計全年的漲幅不會超過4%。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