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專車行業產業鏈格局分析
2018/1/2 15:33: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專車新生篇:引產業鏈重塑,共享 6000 億+市場空間1、新型交通出行產業鏈,解決供給瓶頸在傳統的短途交通出行產業鏈中,連接車輛到乘客的服務路徑是出租車公司/汽車租賃公司直接向乘客提供運輸服務。在專車行業中,服務路徑主要有兩種:(1)出租車專車新生篇:引產業鏈重塑,共享 6000 億+市場空間
1、新型交通出行產業鏈,解決供給瓶頸
在傳統的短途交通出行產業鏈中,連接車輛到乘客的服務路徑是出租車公司/汽車租賃公司直接向乘客提供運輸服務。在專車行業中,服務路徑主要有兩種:
(1)出租車公司/ 汽車租賃公司通過互聯網中介提供信息服務和運輸服務。
(2) 租賃公司與私人轎車車主簽訂雇傭合同,自備車輛,通過互聯網中介提供信息服務和運輸服務。
互聯網公司作為信息中介:在產業鏈中不僅承擔了連接司機與乘客的普通中介職能,還通過服務模式、數據計算系統、信用評價體系、信用支付手段改變了城市短途交通出行傳統環節中的進入主體、服務方式、服務管理、支付手段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這是互聯網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
當前的專車產業鏈格局相對穩定:上游的車輛制造業、石化業和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利益格局穩定,互聯網信息中介的變化打破此前中游城市出租客運業一家獨大的業態而形成專車、出租并駕齊驅的出行格局,下游乘客的用車習慣由于中游引入專車的變化而形成新的消費習慣。
專車的橫空出世最大的貢獻是引入了新運力:相比于全國出租車公司合計 140 萬輛的車輛運力,如果算上全國汽車 1.66 億保有量,即使只有 10%的私家車加入到共享專車的隊伍中,理論上也即刻提高了十倍的運力。可以說,專車的出現,通過引入新運力,從供給端解決了運力瓶頸、改善了出行體驗,脫離了政府對出租車牌照的限制、將共享經濟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2. 潛在市場廣闊,共享 6000 億+市場空間
根據報告,2015 年中國整體出行規模約為 28.12 億次/天,除步行和公共交通以外的出行結構占 36%,包括 私家車、出租車、專車、黑車、個人租賃和公司租賃,這些是專車已有以及未來潛在的市場需求。
我們認為未來專車對上述私家車、出租車、黑車、個人租賃和公司租賃五種出行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替換需求及升級需求。
替換需求:
(1)乘客對工作日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車的痛點(出租車);
(2)限號導致私家車無法使用,限牌帶來的購車意愿下降(私家車);
(3)公車改革,政府及國企事業單位選擇專車,公司賬號統籌管理交通費用及節省成本,
替代部分企業長租車需求(公司租賃);
(4)改長租賃車為短途多趟專車,節省成本以及可不必自行駕駛(個人租賃);
(5)專車在乘車服務、環境、安全性上更勝一籌(黑車/非專車類網約車)。
升級需求:
(1)對現有出租車服務態度、乘坐環境要求升級(出租車);
(2)交通堵塞、出行目的地停車難以及酒宴、特殊人員接待等場景下的升級需求(私家車);
(3)公車品質不足以勝任現有接待任務而需要升級(公司租賃);
(4)朋友家人集體出行統一包車,外出旅游/婚宴臨時包車(個人租賃);
(5)受私家車掛靠合規性的政策及補貼取消影響,未來快車供應量將銳減,現有高端用戶
需求將部分轉回專車(黑車/非專車類網約車)。
專車對其他出行方式的替代效應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定量來看,目前中國整體出行結構中,步行/自行車/電動車占比 33.0%,公共交通占比31.2%,除上述方式以外的出行占比 35.8%,其中包括私家車 26.8%、出租車 8%、專車 0.3%、黑車 0.1%、個人租賃 0.1%、公司租賃 0.1%。我們認為隨著上述專車方式的進一步普及,將替代原有的部分交通方式,專車的占比將有望顯著提高整體達到3%。
實際專車出行結構與理論專車出行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下面我們來預測未來(2020 年)我國專車市場規模,首先有以下 2 個假設:
(1)2020 年我國整體出行次數達 30 億次/天(增長率 6.7%,年化平均增長率 1.6%);
(2)未來專車能夠替代私家車 3%市場份額,出租車 20%市場份額,黑車 70%市場份額、個人租賃 10%市場份額,公司租賃 30%市場份額。
專車可替換的出行需求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計 2020 年,我國每日專車出行次數將增長至約 0.88 億次/天,保守估計按照均單金額20 元計算出 2020 年我國專車市場規模達到為 6425.46 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