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國專用性空調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8/4/2 13:15: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行業發展情況1、專用性空調概述空調可分為舒適性空調和專用性空調。舒適性空調也可稱為一般性空調,主要是為滿足人對新鮮空氣量、溫度、風速等要求,提供舒適的辦公及居住環境的設備。舒適性空調主要應用于辦公樓、商場和住宅等場景中。專用性空調,是(一)行業發展情況
1、專用性空調概述
空調可分為舒適性空調和專用性空調。舒適性空調也可稱為一般性空調,主要是為滿足人對新鮮空氣量、溫度、風速等要求,提供舒適的辦公及居住環境的設備。舒適性空調主要應用于辦公樓、商場和住宅等場景中。專用性空調,是為滿足某些工業工藝和特殊環境的需求,將被控環境的物理參數(如溫度、濕度、風壓、風速)、化學參數(如腐蝕性氣體的濃度)、生物參數(如空氣含塵量、微生物量)等嚴格控制在特定范圍內而設計制造的設備,廣泛應用于信息通信、電力、化工、交通、軍工與航天、 VOCs 治理、公共建筑、大型商用、科研院校等國民經濟關鍵行業領域。其中,工業空調、特種空調、公建及商用空調等屬于專用性空調。
2、專用性空調行業發展特點
專用性空調伴隨著工業化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對人工環境的需求多樣化而逐步發展壯大。工業化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對專用性空調的數量、品種和性能等要求的不斷提高,持續催生著新的行業需求點和增長點,專用性空調行業持續擴張,市場前景廣闊。隨著“中國制造 2025”制造強國戰略的推進,產品生產制造過程對設備運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高技術含量、精密、尖端、特殊”領域的發展對人工環境的要求更高,這對專用性空調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對人工環境的參數的設定值、穩定性和精度要求越來越高。比如,芯片制造過程中,專用性空調不僅需精確控制溫度、濕度,還要求潔凈度達到 ISOI 級標準。此外,專用性空調需要消除靜電,防振動,以保障元器件的電氣性能和成品率、精密電子設備及儀器的穩定性等。
(2)運行環境要求越來越廣泛,特殊性要求增加。我國幅員遼闊,氣候環境多樣化,氣象條件多變,需要在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下運行。比如,海上作業環境為高腐蝕環境,需要空調系統為其儀器儀表室、控制室等營造恒溫恒濕的環境,避免室內電器元件被腐蝕,并且要求空調本身具備防鹽霧、防腐蝕性能。
(3)對能源利用和設備監控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專用性空調能耗高,需要借助自然冷卻等多種冷熱源降低能耗, 這就需要整合更多節能技術手段; 同時,設備運行的監控需求日益提高,從精準控制到智能化遠程監控不斷發展。
(4)城鎮化建設需求日益多樣化。各類公共建筑、大型商業建筑的不同功能導致其需求的多樣化,同時公共建筑、大型商業建筑的對施工、運行維護的要求不斷提高。
3、專用性空調發展歷程
我國通風與空氣調節技術在解放后得到了快速發展, 20 世紀 50 年代起,工業生產中逐步推廣了清除空氣中有害物的通風設備。此后,隨著我國工業工藝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工業生產、工藝過程的輔助配套設備,專用性空調在技術性能上實現了突破,在各領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專用性空調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大。中國在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 細分領域將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高技術含量、精密、尖端、特殊”領域將獲得重要進展,這將離不開專用性空調為其研發、制造提供特定的穩定環境的支撐。信息通信、電力、化工、交通、軍工與航天、公共建筑、大型商用、科研院校等行業領域的發展大大促進專用型空調行業的進步, 為專用性空調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主要產品下游細分市場基本情況
1、工業空調
工業空調是國民經濟各領域的生產制造、 過程工藝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環境保障設備,并隨著環境保障要求的持續提高而不斷進步、升級,面臨諸如“多參數協同控制、更高精度、更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等更高要求的挑戰。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信息通信領域,所使用的計算機、通信交換機、服務器、存儲設備的主設備中的電子元件密度越來越高,發熱集中且能耗不斷加大,因此,數據中心精密空調必須將主設備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潔凈度等指標嚴格控制在特定范圍內,并需兼顧節能、環保、高可靠性的相關要求。在化工領域,某些化學劑庫除了需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外,還要求專用性空調具有防腐、防爆、防塵等功能。在電力領域,國家智能電網在全國范圍內的建設,要求電網換流站的專用性空調必須適應全國各地的氣候條件,高效可靠運行;而水電站及火電站空調的制冷周期長,對通風、空調及防排煙系統集成度要求高,空調的設計、安裝工程難度較大。
(1)信息通信行業
在信息通信行業,機房精密空調為各類機房提供可對環境溫度、濕度、潔凈度進行“三度”控制的環境解決方案。1)機房精密空調發展簡介機房精密空調誕生于 70 年代的美國,最初是為了能夠充分滿足計算機房環境條件要求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機種。早期的機房使用舒適性空調機時,常常出現由于環境溫濕度參數控制不當、電源不穩定而造成計算機運算過程受干擾、打印機紙張卡住、磁頭損壞、出現靜電等問題。為了適應計算機事業的發展,針對計算機房環境特點,計算機房專用精密空調機應運而生。隨著現代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機房精密空調不再單一地服務于計算機行業,它已經拓展到廣義的電子設備領域。進入 90 年代末,機房精密空調進一步發展到數據中心機房領域。目前,機房精密空調主要用于電信、金融、 IT 行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控制等對設備運行環境要求較高的領域。
機房精密空調跟民用空調的差異
項目機房精密空調民用舒適空調應用場合機房設備工作環境,以確保機房設備正常運作商業、家居等調節人體的舒適性的環境溫濕度控制溫度可實現±1℃ 和濕度±3~5%RH 的高精度控制溫度控制精度低,無濕度控制功能,只可簡單除濕風量、焓差、顯熱比大風量、小焓差,出風溫度高,換氣次數大,避免凝露現象; 顯熱比一般為 0.9 或更高小風量、大焓差,換氣次數少;顯熱比一般為 0.65 或更低過濾功能配置高性能過濾器,以保障機房潔凈程度簡單過濾設計壽命設計壽命長,按照全年 365天,每天 24 小時連續運行考慮設計壽命短, 一般每年運行 1~3 個季度,每天一般運行少于 8小時運行環境-40℃ ~45℃-5℃ ~43℃可靠性設計、部件、材料均為高可靠性,其系統可實現多機管理一般監控本機或遠程監控,可滿足無人值守要求無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數據中心(IDC)市場持續發展快速
近幾年,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及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迅速發展,帶來數據容量的極速增加,機房精密空調的產生與發展保證了機房設備運行穩定、數據傳輸不受干擾,并滿足了機房對恒溫恒濕運行環境要求。目前,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不斷深入及“中國制造 2025”戰略的推動,中國各地開始興建大型的數據中心,作為海量數據的存儲和交換主體,數據中心的建設投資規模持續增長。從 2010 年至 2015 年,中國 IDC 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38.4%。預計到 2018 年,中國 IDC 市場規模將達 1,390.4 億元,增速達到 39.6%。隨著智能終端的大規模普及以及 4G 網絡全面建設的推動,手游、視頻、社交、電商等互聯網細分行業客戶對數據中心和帶寬的需求增長非常迅速,直接拉動了數據中心領域的整體快速增長。
3)機房精密空調市場情況
從機房精密空調應用行業來看, 電信和金融仍是機房精密空調應用最廣泛的行業。其中,電信行業占比為 22.6%,金融行業的占比為 22.2%。機房精密空調在電信的應用將會得到更快增長, 金融行業也是機房精密空調重要的市場發展方向之一。
行業銷售額(億元)比例行業銷售額(億元)比例金融6.1522.20%制造3.6313.10%電信6.2622.60%交通1.997.20%郵政0.973.50%能源1.525.50%政府4.2415.30%其他1.726.20%教育1.224.40%總計27.7100.00%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國內機房精密空調市場一直被外資品牌主導。外資品牌在技術水平、產品服務都有著明顯優勢,而且市場認可度高,在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強勢地位;而國產品牌的機房精密空調在整個機精密空調市場中占有份額也少,客戶往往會選擇知名度高、普及率高、市場成熟度高的產品,如艾默生、世圖茲、施耐德等。國產機房精密空調品牌在市場中相對處于劣勢,但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在研發、制造、質量等各方面快速提升,銷售額及市場份額也開始逐步增長。
至 2019 年中國機房精密空調(不含機房用冷水機組及基站用空調)市場總銷售額預計可達到 35.07億元。
(2)電力行業
在水電、火電、電網換流站、清潔新能源等電力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專用性空調主要為主廠房及副廠房、電子設備間、集中控制室、蓄電池室等場所提供工藝降溫功能的各類型產品,包括冷水機組、組合式空調機組、柜式風機盤管、屋頂機組、單元式機組及環境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等。
下文主要介紹專用性空調在水電行業的應用情況。
1)水電行業概況
水力發電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具有技術成熟、成本低廉、運行靈活、穩定的特點。因此,世界各國都把水電發展放在能源建設的優先位置。國家持續提倡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是有效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措施。2015 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為 31,937 萬千瓦,同比增長4.90%。 2016 年底,我國水電裝機容量為 33,211 萬千瓦,同比增加 3.9%。“十二五”期間,中國水電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國家已與 80 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系,占有國際水電市場的 50%以上的份額,而從電站裝機規模來看,全球已建成的 15 大水電站中,中國的三峽、溪洛渡、向家壩等占了其中的 6 個席位。隨著能源結構的不斷改善,清潔能源利用占比將越來越高,其中水電作為技術成熟成本較低的代表,發電量以及利用占比將穩步提升。
2)水電專用性空調市場情況
近 20 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水電建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大型、巨型電站和地下大型電站廠房相繼建設,電子信息技術及先進設備等在水電站中得到了廣泛運用。水電系統暖通空調專業在水電系統中的設計、 通風空調及防排煙設施對確保水電站的安全運行、發電設備的正常運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水電站專用的高效節能水電空調系統,除了智能自控系統,還需要專用水處理系統,需要考慮采用水電站的深層水庫水作機組的冷卻水或低溫熱源, 用于降低水電站空調系統能耗。此外,在產品性能方面還需考慮到防腐蝕性、防泥沙堵塞與防銅管磨穿。2016 年 1 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發展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戰略部署。2016 年 3 月,國家“十三五”規劃能源發展的八大重點工程發布,政策明確提出要優化水電產業升級,即統籌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堅持生態優先,以重要的流域龍頭水電站建設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高效智能電力系統。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推動儲能電站,能效電廠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多種電源和儲能設施集成互補,提高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及運行效率。2016 年 11 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水電的發展目標:全國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 6000 萬千瓦, 共計 1.2 億千瓦; 新增投產水電 6000 萬千瓦,2020 年水電總裝機達到 3.8 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 3.4 億千瓦,抽水蓄能 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 1.25 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 3.75 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維持在 50%以上。初步預算,“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投資需求約 5,000 億元,其中大中型常規水電建設約 3,500 億元,小水電建設 500 億元,抽水蓄能 1,000 億元。預計2025 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 4.7 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 3.8 億千瓦,抽水蓄能約 9,000 萬千瓦,年發電量 1.4 萬億千瓦時。
(3)石油化工行業
專用性空調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廣泛,涉及各大石油、石化、煤化工行業及其下屬的石油、石化、煉油、煉化、乙烯、烯烴、 LNG、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氣、焦化、天然氣、油田、石油儲備等細分領域。此外還被廣泛應用于橡膠制品、輪胎、塑料制品、潤滑油、化學纖維、聚合物、涂料、日化等領域。
1)石油化工行業概況
我國 2015 年經濟雖下行壓力加大,石油化工行業基本實現了行業經濟的平穩運行,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 29,765 家,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5%,石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 1,408 家,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8.5%,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 26,505 家,行業增加值增幅 9.3%;化學工業增長 9.3%,煉油業增長 8.5%,油氣開采業增長 1.3%。其中,全年合成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達 11.6%,專用化學品制造增長 11.1%,涂(顏)料制造業增長 9.5%。“十二五”期間,石油化工行業繼續成長壯大,我國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石油和化學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幅為 9.0%,主營收入年均增長率 9.19%,總資產年均增長率 12.5%,實際投資年均增長率達 14.03%,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 6.26%,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體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2)石油化工專用性空調市場情況
石油化工企業的工況條件差別很大,對工業空調機的性能指標、結構等往往有著獨特的要求。例如,石油化工行業生產過程中很多反應都需要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生產廠房,如空氣壓縮機房、循環水泵房等,有大量的物料需進行冷卻,對被控溫度波動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中心化驗室,由于很多實驗設備為進口設備,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不僅需要控制實驗室的溫度,還要控制濕度,否則常出現故障甚至損壞,既影響生產又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此外,對于散發爆炸危險氣體的生產廠房,如氫氣壓縮機房、烴類氣體壓縮機廠房,對于熱量也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石油石化行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面臨易燃易爆的環境較多, 特別是爆炸會帶來較大破壞力。在生產化工、能源領域等危險環境下工作的防爆空調機生產商需要具備豐富的技術積累與生產經驗, 以及特殊環境下使用的產品的生產資質認證。石油石化行業的各種空調設備大部分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專用性空調, 對技術及認證資質的門檻要求很高,項目要求也多以方案設計、設備采購、工程安裝、運營維保等整體解決方案結合為主。
2、特種空調
特種空調重點為“高技術含量、精密、尖端、特殊”領域及國計民生重點關鍵領域提供環境保障。地鐵站用空調、 VOCs 治理回收設備、飛機地面空調、手術室潔凈空調等是特種空調的典型代表,它們應行業需求而誕生,行業的發展反過來拉動其應用發展,為特種空調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此外,飛機地面空調、手術室潔凈空調、船用空調、洞庫空調等特種空調,在航空、醫療衛生、軍工國防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2016~2020 年間部分特種空調的市場規模
行業市場容量(億元)VOCs 治理回收300軌道交通(僅地鐵站用空調)125合計425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地鐵站用空調
1)地鐵站用空調基本情況
地鐵站用空調需對地鐵車站內部空間的空氣溫度、濕度、空氣流速和空氣品質等進行控制,為站廳和站臺層公共區以及車站設備與管理用房營造健康舒適、節能可靠的空氣環境。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環保、節約能源等特點,軌道交通的發展和建設帶動城市和城際空間格局的變化, 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伴隨著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交通需求的總量也在急劇增長,而中心城市傳統的地面交通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供應的需求, 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成為現實生活中無法避免而又迫切解決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資源緊缺、城市擁堵、環境污染導致的霧霾等問題日益加重。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要屬中國地鐵的發展。截至 2015 年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 26 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共計 116 條線路,運營線路總長 3,618 公里。其中,地鐵 2,658 公里,占 73.4%;其他制式城軌交通規 960 公里,占比達 26.6%; 2015 年全國軌道交通投資 3,683億元,比上年大幅增長 27%。截至 2016 年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共 30 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共計133 條線路,運營線路總長 4,152.8 公里。其中,地鐵 3,168.7 公里,占 76.3%;其他制式城軌交通規模 984.1 公里,占比達 23.7%。 2016 年,中國大陸地區城軌交通完成投資 3,847 億元,比上年增長 4.5%。
倫敦、東京、紐約等國際大都市高峰時段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高達 60%以上,而我國北京、上海等軌道交通最發達的城市,該項比例僅為 30%左右,國外的地鐵承運率已經達到 70~80%,而目前我國僅為 40%,提升空間巨大。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審批權的下放,投資額巨大、對城市經濟影響深遠的城市軌道交通將向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擴散, 軌道交通的規劃范圍和延伸里程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全國地鐵建設將進入高峰時期,地鐵運營里程將增長 1 倍,目前已批準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達 44 個,預計到 2020 年的通車里程將達 6,000 公里。地鐵大規模建設的時期將出現在 2016~2020 年間,相比其他的基建設施,地鐵的建設將在未來長期保持較快的增速。
2)地鐵站用空調市場情況
2015 年末,我國在建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 4,448 公里,其中在建地鐵線路長度 3,790 公里。由于我國地鐵建設的加速發展,未來 5~10 年,新增地鐵運營長度可按 800 公里/年計算,按約 1.5 公里建一個地鐵站,則平均每年約新增500 個地下車站;按每個車站 500 萬元空調設備投資(含安裝調試)計算,則地鐵站用空調存在約為 25 億元/年的市場容量(含安裝調試)。截至 2016 年末,我國有 44 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復,已囊括絕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徐州、南通、蕪湖、紹興、洛陽、包頭等傳統意義上的三線城市也開始進入地鐵建設行列,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三線城市加入到軌道交通的大軍中。預計到 2020 年,符合國家建設地鐵標準的城市將增加到 50 個左右,為地鐵站用空調設備帶來十分龐大且持續膨脹的市場空間。此外,北京、上海、廣州等較早就開通地鐵的城市,其地鐵站空調設備已進入更換期,也將拉動地鐵站用空調的需求。國家對于發展地鐵軌道交通發布了一系列支持的政策。2003 年,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規定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地方財政預算收入在 100 億元以上,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000 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 300 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每小時 3 萬人以上。對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擁堵問題比較嚴重的特大城市優先支持。2005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提出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經濟政策, 文件明確要求加大對于城市公共交的投入,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補貼和補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實施特許經營制度參與城市公共交通投資、 建設和經營, 逐步形成國有主導、 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格局。2006 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以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為依托,通過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以系統設計技術、控制技術與關鍵總技術為重點,掌握新型地鐵車輛裝備等核心技術。2015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與交通部發布《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對城鎮化交通網絡提出了發展目標:依托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聯通 21 個城鎮化地區;至 2020 年,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基本建成城際交通網絡, 相鄰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之間實現 1 小時通達,其余城鎮化地區初步形成城際交通網絡骨架,大部分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之間實現 1-2 小時通達。城際鐵路運營里程達到 3.6 萬公里(其中新建城際鐵路約 8000 公里),覆蓋 98%的節點城市和近 60%的縣(市);新建和改擴建國家高速公路約 1.3 萬公里。展望 2030 年,基本建成城鎮化地區城際交通網絡,核心城市之間、核心城市與周邊節點城市之間實現 1 小時通達。
(2)核電用空調
1)核電行業基本情況
目前,核電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比例仍然很小,對此國家給予了多項支持政策來促進中國核電行業的發展。從國際市場看,新一輪核電建設高峰來臨,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測算,未來十年,除我國外的國際市場空間為 60~70 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據世界核能協會(WNA)估算, 2015~2030 年間國際市場空間在 113~985 座左右。我國核電站建設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至今占不到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3%, 遠低于世界 17%的平均水平。 我國核電行業將走出“蕭條期”, “十三五”期間將集中釋放裝機潛力。
2015 年 3 月 10 日,國家發改委確定中廣核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兩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獲批準,這是時隔 26 個月后政府再次核準新的核電項目,也是 2011年來我國真正意義上新批的核電項目。在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后,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即可開工建設。從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及氣候與環境的承載力看,中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核電是一種經濟環保的能源,被稱為“最干凈、最方便、最安全、成本最低”的電力資源。2016 年 3 月,國家“十三五規劃”通過,明確提出在發展核電領域,將以沿海核電帶為重點, 安全建設自主核電示范工程和項目。 建成三門、 海陽 AP1000項目;建設福建福清、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山東榮成CAP1400 示范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加快建設田灣核電三期工程; 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工作; 加快論證并推動大型商用后處理廠建設。《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 年)》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到 2020 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 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 3,000 萬千瓦以上。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增長趨勢及預測(萬千瓦)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對于滿足中國電力需求、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經濟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我國能源的分布不平衡,常規能源開發已經難以滿足未來電力增長的需求,政府提出 2020 年后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因此,面臨能源需求日益增長和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決定了發展核電行業的必然性。中國核電行業經歷了 20 年來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雖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仍存在巨大發展潛力,在全球核電復蘇的大環境下,中國核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核電用空調市場情況
核電站對安全性的要求極其嚴苛, 因此為之配套的制冷設備在設計要求上也更為復雜和苛刻。首先,核島空調整機應按照抗震 1 類進行設計,保證其能在-40℃環境溫度啟動、運行;其次,核心設備運行壽命要求達 60 年,且防腐性能要求高。再次,由于核電廠地址差異,參數跨度大,每個核電廠用空調都是定制化設計、開發,非標準化程度高。核電站分核島(NI)、常規島(CI)和輔助設施區域(BOP)三部分,通風和空調系統廣泛分布在這三部分的廠房內。核電暖通空調系統設備是保障核電正常運行、人員工作環境安全、在事故狀態下保障關鍵區域人員可居留性、關鍵電氣設備正常工作的系列設備,是核電站主要輔助設備之一。核電暖通空調系統設備為這些場所提供在一定溫度濕度范圍的清潔空氣的通常功能以及在失火狀態下的防火排煙功能。在核島、應急指揮中心等關鍵區域還需要具備在事故狀態下過濾放射性和有害氣體的凈化功能。此外,在部分區域的通風空調設備還需要滿足抗震、耐輻照、抗沖擊波等特殊要求。因此,核電站用通風空調設備在設計鑒定、材料、結構、功能測試、性能試驗等方面比常規工業設備要求高的多。
核電領域對核電暖通空調系統設備的性能參數以及運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等要求非常嚴格。其中,核島暖通空調系統要滿足:① 設備使用壽命長,要保證 40~60 年的使用壽命;② 必須保證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將放射性氣體及時過濾排除;③ 滿足耐輻照、抗沖擊波、耐腐蝕等特殊環境要求;④ 在核電站安全停堆狀態下,能夠承受所在地區可能發生的最大級別地震,在地震載荷下能夠保持設備結構完整性和保持設備功能。
為保障核電站的質量以及運行安全, 國家對核安全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活動實行嚴格的許可證管理制度。截至 2017 年 9 月 30 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 37 臺,運行裝機容量達到 35,807.16MWe(額定裝機容量)。按照國務院簽發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 至 2020 年中國核電裝機將達到 5,800萬千瓦,在建 3,000 萬千瓦特。根據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20 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 58GW 千瓦,在建容量達到 30GW 以上。如果目標能夠達成,國內新增建設核電裝機容量規模約 40GW。從規模收入上看,假定 1GW 裝機容量對應約 2 億元暖通空調系統需求,則 40GW 對應未來 6 年累計約 80 億元暖通空調系統市場空間。
(3) VOCs 治理
近年來,霧霾壓城成為許多城市的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而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導致大氣中臭氧、細顆粒物(PM2.5)濃度升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之一。圍繞大氣污染防治, VOCs氣體冷凝回收裝置應運而生。
1) VOCs治理行業情況
VOCs來源復雜,大體上可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自然源主要包括森林火災、火山噴發等非生物過程,和植被、農作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生物排放,目前屬于非人為可控范圍。人為源主要包括移動源和固定源,固定源中又包括生活源和工業源等。移動源是指汽車、輪船、飛機等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的排放。生活源VOCs排放對象復雜,包括建筑裝飾、油煙排放、垃圾焚燒、秸稈焚燒、服裝干洗等。工業源VOCs排放所涉及的行業眾多,比如化石燃料燃燒、廢氣物燃燒、溶劑使用、石油存儲和轉運、工業過程等,具有排放強度大、濃度高、污染物種類多、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對局部空氣質量的影響顯著。石化行業是我國VOCs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且其排放的VOCs成分復雜,活性強,危害大。同時,石化行業VOCs排放一般濃度高,易于收集和處理,因此石化行業VOCs治理對降低大氣污染意義重大。石化行業VOCs排放過程主要分為儲運分銷過程排放與煉化生產過程排放,其中儲運分銷過程排放一般指油氣儲存、運輸、銷售的過程中,油氣由于具有揮發性而產生的VOCs排放或泄露,渠道包括油碼頭、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及有關管線等。而煉化生產過程排放則指在石油煉制及石油化工的工藝流程中于化學反應而產生的VOCs排放,也包括工藝流程中設備與管線組件、裝載設施排放等。我國石化行業VOCs排放尚處于無組織排放為主的階段,石油化工等各工業生產所形成的廢氣排放是大氣中VOCs的主要來源之一。目前, VOCs 回收技術主要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膜分離法等。
2) VOCs 治理行業市場容量
根據國家發布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十二五”期間,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 億元,其中,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投資需求約400 億元,油氣回收項目投資需求約215億元,合計投資需求達615億元。
序號項目類型項目個數減排能力所需投資(億元)1重點行業 VOCs 污染治理項目1,311新增 VOCs 減排能力 60.5 萬噸/年4002281(含 23,468 個加油站、 11,262個油罐車、 573 個儲油庫)281新增 力 40.5 VOCs 萬噸減排能 /年215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十二五”規劃中油氣回收項目投資需求約 215 億元。“十三五”規劃綱要將 VOCs 新納入總量控制指標,在總量控制標準的強制約束下,預計 VOCs 治理進度將加快。未來伴隨油站、油庫油氣排放提標和碼頭油氣回收市場放開,保守估計“十三五”期間油氣回收領域市場容量約為 300 億元。
(三)影響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專用性空調下游行業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
專用性空調作為絕大部分行業必不可少的設備,下游應用廣泛。新經濟、新產業、新需求等的不斷出現,導致專用性空調的廣度將不斷擴大。同時,隨著未來制造業對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要求的進一步提升, 專用性空調將需要對更多的新對象、新參數(含物理、化學和生物參數等)進行空氣環境控制處理。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專用性空調的產品版圖將橫向擴大和縱向深入,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2)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奠定廣闊發展空間
未來,國內精密機房空調需求將繼續保持需求旺盛的態勢,電信和金融仍是精密機房空調應用最廣泛的行業,其他行業如 IT 行業、制造和軌道交通行業發展也較快,是后期機房空調推廣的重點行業。地鐵軌道行業對空調設備的需求仍將快速發展, 由新地鐵建設估算每年新增地鐵站用空調的市場規模,可得五年的總市場規模為 125 億。“十二五”規劃中油氣回收項目投資需求約 215 億元。“十三五”規劃綱要將 VOCs 新納入總量控制指標,在總量控制標準的強制約束下,預計 VOCs 治理進度將加快。未來伴隨油站、油庫油氣排放提標和碼頭油氣回收市場放開,保守估計“十三五”期間油氣回收領域市場容量約為 300 億元。可見,未來國內市場對于專用性空調設備的需求旺盛。
(3)節能環保的要求
環境污染是我國正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困擾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的推廣應用,需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專用性空調不僅是工業、工藝流程、特殊專用場所及公共建筑等領域的用能設備,也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回收及綜合利用領域大有可為的重要關鍵設備,是實現節能環保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例如, VOCs 治理回收設備可大大降低VOCs 對大氣的污染;冷(熱)水機組、組合式空調機組等產品均可采用能源回收系統,達到顯著的節能效果。
(4)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作為工業、工藝流程、特殊專用場所及公共建筑等領域必不可少的設施設備,專用性空調的發展在國家出臺的多項政策中受到支持, 隨著專用性空調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未來國家也將進一步推動專用性空調行業發展。
2、不利因素
(1)來自外資品牌的競爭
專用性空調的市場競爭之一表現為國產新興品牌與國際知名品牌之間的競爭。例如,在中國的機房精密空調領域,市場品牌較多,其中外資品牌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外資品牌在技術水平、產品服務都有著明顯優勢,而且市場認可度高,在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強勢地位。而機房精密空調自主品牌少,在整個機房精密空調市場中占有份額也少,客戶往往會選擇知名度高、普及率高、市場成熟度高的產品,國產機房精密空調品牌在市場中目前還處于劣勢。
(2)部分下游行業標準不完善,有序的競爭機制尚未形成
部分專用性空調產品的行業標準不健全,例如 VOCs 治理,中國環保協會及地方政府對 VOCs 排放標準都出臺了相應的 VOCs 治理標準, 但是國家的統一標準、相關的行業標準非常不完善。 VOCs 排放針對的行業較多,領域也比較復雜,沒有一個統一的排放標準,或者是一個統一的治理的要求,這造成了 VOCs 治理方面存在市場不規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