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 陸源入海污染依然嚴重
2018/4/13 10:12: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詳解《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圖片來源:互聯網)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7——詳解《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圖片來源:互聯網)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豆珗蟆凤@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和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基本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仍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
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
2017年,國家海洋局在近岸海域開展了冬、春、夏、秋4個季節的海水質量監測,在近岸海域以外開展了夏季和秋季的海水質量監測。對海水中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等要素的綜合評價結果顯示,我國海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域面積分別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4個季節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域累計面積較上年減少3460平方公里。
夏季,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的96%,連續3年有所增加;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域面積為33720平方公里,較上年減少3700平方公里。秋季,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的94%,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的海域面積為47310平方公里。
我國管轄海域沉積物質量良好的監測站位比例為97%。其中,渤海和黃海沉積物質量良好的站位比例為100%,東海和南海依次為97%和94%。2007年~2017年,沉積物質量良好的監測站位比例呈上升趨勢。
海洋生態狀況保持穩定
在監測的河口、海灣、灘涂濕地、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態系統中,4個海洋生態系統處于健康狀態,14個處于亞健康狀態,2個處于不健康狀態。
2017年,國家海洋局在66個國家級海洋保護區開展了監測,其中44個保護區開展了保護對象監測。結果表明,大部分保護區的保護對象狀況基本保持穩定。開展監測的保護對象中,沙灘、海岸、基巖海島及歷史遺跡基本保持穩定,紅樹密度有所上升,活珊瑚礁覆蓋度有所下降,貝殼堤面積有所減少,出露灘面的古樹樁仍多被侵蝕。
陸源入海污染壓力仍較大
2017年,對110條入海河流實施了監測。其中,在枯水期、豐水期和平水期多年連續監測的55條河流入海斷面水質劣于第Ⅴ類地表水水質標準的比例分別為44%、42%和36%。
在監測的371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工業排污口占29%,市政排污口占43%,排污河占24%,其他類排污口占4%。全年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次數占監測總次數的5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119個入海排污口全年各次監測均達標,76個入海排污口全年各次監測均超標。
不同類型的入海排污口中,工業類排污口達標排放次數比率為68%,與上年相同。市政和排污河類排污口達標排放次數比率分別為52%和53%,分別比上年提高2個和9個百分點。其他類排污口達標排放次數比率為62%,比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
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差,90%以上無法滿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的環境保護要求。
2017年,國家海洋局在49個區域開展了海洋垃圾監測,監測內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灘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種類、數量。海洋垃圾密度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閑娛樂區、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及鄰近海域。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北部海域開展了6個斷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和6個海灘的微塑料監測。
海洋功能區環境滿足使用要求
2017年,全國海洋傾倒量15771萬立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與上年相比,傾倒區水深、海水水質和沉積物質量基本保持穩定,傾倒活動未對周邊海域生態環境及其他海上活動產生明顯影響。
海洋油氣區及鄰近海域水質和沉積物質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區環境保護要求,環境質量狀況較上年有所改善。監測的46個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狀況滿足增養殖活動要求。
重點監測的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度假區、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狀況基本滿足沿海生產生活用海需求。海水浴場水質為“優”和“良”的天數占87%,水質為“差”的天數占13%。濱海旅游度假區的平均水質指數為4.1,水質為良好及以上的天數占94%,水質為一般和較差的天數占6%。
赤潮綠潮災害面積大幅減少
2017年我國管轄海域共發現赤潮68次,累計面積約3679平方公里。與上年相比,赤潮發現次數相同,累計面積減少3805平方公里;與近5年平均值相比,赤潮發現次數增加13次,累計面積減少1387平方公里。
2017年,黃海沿岸海域滸苔綠潮規模是近5年來最小的一年,與近5年平均值相比,最大分布面積減少33%,最大覆蓋面積減少49%。
《公報》顯示,我國海岸侵蝕依然嚴重。由于開展海岸整治修復和人工護岸修建,砂質海岸侵蝕長度有所減少,但局部海岸侵蝕加重,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有所減弱。河流輸沙減少、風暴潮和不合理海岸工程影響是造成局部海岸侵蝕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岸侵蝕。(記者 趙婧)
轉自:中國海洋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