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零部件產值規模接近萬億元
2018/6/16 10:12:06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成果在西安發布。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零部件整體產值規模超過3.8萬億元,整零規模比例穩步提升至1:1,擁有超過1.3萬家規近日,《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成果在西安發布。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零部件整體產值規模超過3.8萬億元,整零規模比例穩步提升至1:1,擁有超過1.3萬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產品基本覆蓋汽車產業鏈近1500種部品。但是,產業在結構完整性、技術自主化、市場成熟度的核心目標上,仍存在較大問題。
零部件產業作為汽車工業發展的根基,成為助力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的堅實支撐。60年來,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不斷壯大,伴隨改革開放推動的合資合作,以及國內產銷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市場紅利,取得了令人振奮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汽車產業市場進入增速放緩階段,汽車產業面臨國際化能力不足與國內產能過剩的狀況。外資股比放開、進口關稅降低加劇著本土汽車市場競爭。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仍不成熟,限制了全球化競爭下的發展。此外,“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共享化”技術革命浪潮,促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企業呈現出產品供應健全、地域分布完善、企業規模壯大、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占比擴大、市場增長穩健的特點。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國內發展較好、實力較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不斷涌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依然涌現出一批發展較好、實力較強的企業,在核心技術創新、配套市場突破、產業戰略格局、企業內部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報告按照8大產品領域和10大企業類型劃分,經過系統總結本土優秀零部件企業的一系列特點,對行業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引導和借鑒意義。針對國際配套企業,興建海外研發中心與制造基地與引導前瞻性產品開發設計成為主要路徑;對于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引進融合外資體系、產學研深度合作、軍工民用融合是主要路徑;針對前瞻智能企業,全面建立整零互信體系、跨界多元技術融合成為新的模式。
面對零部件模塊化集成化、電動化、智能制造等技術變革和產業重塑革命,報告建議,國家、地方和企業應通過明確全局性、全產業鏈發展目標,高效整合資源,尋找差異化發展路徑,配套和完善產業支撐資源與引導扶持體制,積極實現國內零部件產業的轉型發展和自主零部件產業的做優做強。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報告建議國家部門制定戰略、確定路線、營造環境、扶優扶強;建議地方政府打造冠軍、培育新兵、搭建平臺、留住人才;建議企業找準定位、做精產品、重視創新、引領行業。各方面融合優勢資源,切實促進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穩步發展。
該報告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研究會聯合承擔研究并編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現狀、關鍵問題與未來趨勢。
自2015年來,受工信部裝備司的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零部件產業研究會聯合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成立,從掌握現狀、分析差距、挖掘問題、形成對策4個方面出發,實地調研走訪了國內百余家整車和零部件龍頭企業,以及數十個重點零部件產業聚集區,得到了企業的一手數據,形成了對整個產業的認識。經過系統梳理分析和行業權威專家的多次論證,項目組最終形成研究成果——《“強國之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
同時,為了進行從產業跟隨到產業引領等多個階段的科學研判,客觀公正地開展中國優秀汽車零部件企業評選,項目組對零部件產業進行拆分,從產業鏈、能力鏈和價值鏈三個鏈條進行了系統的數據分析,將目前的產業短板清晰呈現。根據多方提議,項目組從兩個維度對企業開展研究。一方面將企業按照產品分類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按照企業成長特點進行分類梳理。項目組基于《中國汽車工業年鑒》數據庫和國家統計局等權威數據統計,摘選出零部件企業5萬余家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在此期間,各地方經信委和汽車協會、各大整車企業采購系統以及各汽車集團零部件板塊為項目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和數據支撐,多數單位實地進行過系統交流,最終遴選出143家優秀零部件企業。(記者 王輝)
轉自:中國質量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