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汽車工業30強榜單發布 車企位次排名大變樣
2018/8/11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7月1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2017年機械百強和汽車工業三十強榜單。據介紹,2017年1~12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分別高于同期7月1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2017年機械百強和汽車工業三十強榜單。據介紹,2017年1~12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分別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47%,實現利潤總額1.7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4%,均高于上年同期;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71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01%,實現貿易順差997億美元,扭轉了進出口雙下降的局面。重點監測的120種主要產品中,七成以上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2萬輛和2888萬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2017年機械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總體好于預期,汽車行業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汽車30強企業重新排位
相較于2016年,2017年汽車30強排位出現較大變化,除前4名外,30強榜單中大部分企業排名位次都有變化,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惟一一個2016年沒有出現在榜單上而入圍2017年榜單的企業,且位列第25位,2016年排名第30位的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則退出了2017年的榜單。從排名上看,最大的變化來自吉利汽車,吉利汽車從2016年排名第13位,一躍攀升到2017年的第7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當前,汽車產業核心要素正在重構,這將催生新的汽車生態和出色企業。從2018年上半年的發展看,吉利這樣新的出色企業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介紹,自榜單首發以來,機械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都在快速成長,無論是規模、效益,還是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都有了長足進步,與世界同類企業的差距不斷縮小,成長性和運營效率都有較好表現。不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副主任蔡惟慈同時指出,機械工業平穩向好但喜中有憂,由大變強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呼吁機械百強和汽車三十強企業要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機械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五方面的衡量標準:一是較快的優勢品牌成長度,二是較高的經營效益和效率,三是較好的結構和業態模式,四是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較好的規模成長勢頭。”蔡惟慈說。
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激烈
在綜合分析機械工業重點行業情況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全年形勢作出了判斷: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較平穩,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8.5%左右;2018年全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將比較平穩,但增速將會低于2017年;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實現利潤增速在7%左右;進出口貿易適度增長,增速將低于2017年。王瑞祥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愈加嚴峻,我國工業進入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關口。“希望全行業要深刻把握當前形勢,把高質量發展在行業叫響;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努力提升行業國際化水平。”他說。
針對汽車業,陳斌介紹,2017年,汽車三十強企業利潤總額合計3543億元,同比增長6.12%,增速比上屆低2.66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汽車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2018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車優惠政策退出,汽車使用環境對汽車消費的約束愈加明顯,加之汽車產銷量已接近3000萬輛,基數很大,汽車工業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增長期。新能源汽車雖有望保持較快增長,但總體基數較低,對產業升級作用明顯,但對全行業經濟運行影響不大。預計2018年汽車產銷增速將會繼續放緩,增速持平或略低于2017年。”陳斌說。師建華也指出:“從上半年的情況看,預計下半年汽車行業將面臨較大壓力,但總體上看穩定增長的態勢不變。”
“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汽車產業智能制造水平亟待提高;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但仍不成熟;產業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國品牌汽車面臨產業多元化的挑戰;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影響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師建華表示,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將極其激烈。(記者 王金玉)
轉自:中國汽車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