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國秸稈資源儲量及秸稈綜合利用市場概況
2018/8/30 16:21: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7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2220千公頃(168329萬畝),比2016年減少815千公頃(1222萬畝),下降0.7%。其中谷物播種面積92930千公頃(139395萬畝),比2016年減少1464千公頃(2196萬畝),下降1.6%2017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2220千公頃(168329萬畝),比2016年減少815千公頃(1222萬畝),下降0.7%。其中谷物播種面積92930千公頃(139395萬畝),比2016年減少1464千公頃(2196萬畝),下降1.6%。
智研咨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世界秸稈人造板行業市場發展格局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秸稈品種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為主。其中,稻草占比為25.1%,麥秸占比為18.3%,玉米秸占比約為32.5%,棉稈占比為3.1%,油料作物秸稈(主要為油菜和花生)占比為4.4%。
我國的糧食生產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四川等 13 個糧食主產省(區)秸稈理論資源量占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的 70%以上。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業連年豐收,農作物秸稈產生量逐年增多,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于穩定農業生態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的科技研發工作,形成了秸稈栽培食用菌、壓塊燃料、生物柴油、飼料木質素降解等關鍵技術。農業部專門設立了“作物秸稈還田技術”等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并在農業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中專門設置了秸稈利用崗位科學家,對秸稈還田、離田等新問題、新需求進行技術研發和改造提升;科技部建立了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專項,對農業有機廢棄物產生、轉化、防控等開展研究。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將農作物秸稈破碎、分選等預處理技術進一步納入了《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2016)》,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扶持。四川省組織實施了“秸稈還田關鍵技術與經濟型種植新模式集成示范、秸稈處理技術與機具研發”等七大工程,帶動全省秸稈產業發展。河南省在秸稈乙醇、秸稈制生物燃料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為秸稈高附加值利用展現了良好前景。
2016年以來,原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在12省(區)開展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試點縣143個,各試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均提高5個百分點或達90%以上,秸稈處理技術模式初步構建,區域秸稈處理能力顯著提升。2017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超82%,基本形成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燃料化穩步推進,基料化、原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東北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新增秸稈利用能力2700多萬噸。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堅持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燃料化三大利用方向,不斷提升秸稈農用水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