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巨頭之爭再升溫 自主研發是關鍵
2018/8/30 10:12: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蘋果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自然年第二季度)顯示,其第三財季營收達到533億美元,比市場預期高出了10億美元。公布最新財報后,蘋果的市值也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且股價刷至歷日前,蘋果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自然年第二季度)顯示,其第三財季營收達到533億美元,比市場預期高出了10億美元。公布最新財報后,蘋果的市值也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且股價刷至歷史最高位。然而,在蘋果不錯的財務表現背后,市場調研機構IDC則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華為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超越蘋果,首次躋身全球第二位。
近年來,華為無論是在技術進步還是海外市場的擴張上取得的成績都有目共睹,但拋開出貨量的突破,目前全球手機市場的利潤“霸主”仍非蘋果莫屬。且在下月蘋果新品即將來臨之際,未來手機市場“強者”間的競爭將更具看點。
“此消彼長”的發展表現
就在三個月后,國內手機廠商便將“劉海屏”產品做到了千元機價位,而且無論是屏幕環節還是人臉識別,各廠商的廣泛復制與趕超都令蘋果優勢不再。
今年上半年,華為官方數據顯示,其實現銷售收入3257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利潤率為14%。在穩步增長的同時,華為消費者BGCEO余承東也曾公開立下目標:“預計今年包括榮耀在內的華為手機全球總銷量將逼近兩億臺,占據的中國市場份額將超過30%。”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來看,華為的增長態勢的確迅猛。今年二季度,其全球出貨量達5400萬部,同比增長41%,并超越蘋果首次躋身全球第二。半年內實現的九千萬余臺的出貨量為華為今年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華為之所以能夠在出貨量上不斷進步,離不開產品的實時跟進。以其子品牌榮耀為例,就今年而言,其已經陸續發布了榮耀V10、榮耀9青春版、榮耀10、榮耀9i、榮耀Play、榮耀Note10等多款產品,“機海戰術”有效地鞏固著年輕人的市場。同時,華為產品技術的不斷更新也在“收割”用戶,其最近主推的技術突破GPUTurbo便可令低硬件層次產品實現更強大的圖形處理性能,是一個新亮點。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的“大步躍進”也是華為全球出貨量增長的重要因素。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在除中國以外的七個國家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在馬來西亞、泰國、法國等30個國家市場占有率第二。而且,去年華為的海外用戶考慮度同比增長100%。
而對于在今年第二季度華為的出貨量首次超越蘋果這一現象,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向記者表示,這不僅在于華為的“長進”突出,還與蘋果優勢的逐漸“消失”有關。雖然在去年各大手機廠商追逐全面屏之時,蘋果在iPhoneX外形上創新地推出了“劉海屏”方案,但這款產品當時售價為8388元起。而就在三個月后,國內手機廠商便將“劉海屏”產品做到了千元機價位,而且無論是屏幕環節還是人臉識別,各廠商的廣泛復制與趕超都令蘋果優勢不再。
蘋果利潤“霸主”地位穩固
有數據顯示,手機產業中,蘋果“拿走”的利潤占到 80%以上。
就國產手機來看,不僅華為的萊卡三攝、GPUturbo等技術突出,vivo的屏下指紋、OPPO的滑動攝像頭等全方面的表現令手機圈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從技術角度而言,國產手機與國際‘巨頭’廠商幾乎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通信行業觀察人士項立剛曾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對于蘋果來說,其近期以來在技術層面表現并不突出,涉足新技術的壓力也是較大的。”
雖然近年來蘋果表現出來的“微創新”式產品迭代使部分消費者喪失了興趣,但就蘋果財務數據來看,利潤的攀升依然使其穩坐手機利潤“霸主”的位子上。
有數據顯示,手機產業中,蘋果“拿走”的利潤占到80%以上。以最新財報來看,蘋果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增長也主要來源于iPhoneX,盡管銷量不及預期但高價定位仍獲取了可觀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蘋果下月的新品發布會可能會有單價更高的iPhone“面世”。此外,AppleMusic、AppStore以及iCloud等服務領域的收入在今年二季度增長31%,成為其營收的關鍵組成部分。且據市場研究機構調查顯示,2020年,ApplePay全球用戶總量也將達到2億人。
換言之,蘋果的高端地位并未被撼動,且硬件產品保有量充當了流量入口,互聯網服務有望成為未來的支柱,付費用戶可進而轉化為利潤。在這些方面,華為高端機市場上劣勢較大,偏向于較為傳統的設備制造商模式也與三星類似,轉型不能短期實現。
業內看來,華為在做追求銷售量的同時還需意識到利潤水平與國際廠商間的差距。從“做大”到“做強”還需進一步探索。
未來將是“強者”的競爭
未來的手機市場仍撲朔迷離,但“強者”間的競爭更被看好。
華為出貨量超越蘋果的同時,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不盡景氣的背景下,還伴隨著三星的下滑,以及部分手機廠商的接連倒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的市場留給非頭部手機廠商的機會不多,“強者”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具看點。
事實上,以目前格局來看,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小米這幾家為數不多的廠商已經占據了市場的大多數份額。孫燕飆認為“5G浪潮下,手機市場未來的格局有可能發生再次改變。”孫燕飆稱,“當手機廠商的通訊標準發生變化,也不排除新入局者的加入,市場格局將不再穩定。”而且項立剛也認為,即將來臨的5G時代與尚不明確的手機潮流與迭代方向,留給眾手機廠商的機遇還是較大的。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市場中的“強者”在新機遇下已經做足準備。就華為來看,有消息稱,其有望在2019年年中發布第一款支持5G網絡的智能手機,并且逐步通過5G商用受益。此外,華為的5G手機將使用自行研發的5G芯片,從而提升品牌形象。且伴隨中國移動通信運營商大規模商用5G網絡,業內認為華為也有望借此機會趕超三星份額。
而蘋果也選擇了自研5G技術,從而盡快擺脫對高通、英特爾等公司芯片方面的依賴。但與華為、聯想等相比,其起步似乎較晚一些,而自主研發也被認為是利大于弊。
可以說,未來的手機市場仍撲朔迷離,但“強者”間的競爭仍更被看好。就華為、蘋果二者而言,一個是正在奮起直追、欣欣向榮的品牌,一個是品牌地位依舊、最會“賺錢”的公司,而隨著技術進步與潮流更替,二者間多方面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今后的競爭“玩法”與表現愈發令人期待。(記者 呂途)
轉自:中國商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