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貸金融科技連獲三位諾貝爾獎得主認可 成全球金融科技最佳實踐
2020/1/9 17:05:37 來源:新化月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越來越受國際關注。2019年10月7日,世界銀行集團和二十國集團(G20)旗下的全球中小企業論壇頒布2019“全球小微金融獎”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越來越受國際關注。
2019年10月7日,世界銀行集團和二十國集團(G20)旗下的全球中小企業論壇頒布2019“全球小微金融獎”,飛貸金融科技作為首個獲得2018“全球小微金融獎”最高獎項鉑金大獎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憑借首個全流程線上化處理的經營貸產品再度獲得2019“全球小微金融獎”年度產品創新獎,成為中國唯一連續兩度榮膺“全球小微金融獎”的金融科技企業。
作為一家9年專注普惠信貸領域,基于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數百億資產的業務實踐者,飛貸金融科技自2019年7月,也先后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托馬斯·薩金特教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ohanMunasinghe教授(來訪飛貸)以及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三位的高度認可。
這些成就說明,飛貸金融科技的國際影響力已經開始顯現;也標志著飛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已經形成,讓普惠金融成為現實。
金融科技的最佳實踐樣本
縱觀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金融行業發展歷史,每一次技術升級與商業模式的變革都依賴于科技賦能與理念創新的有力支撐。近年來,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更為緊密,并催生出了金融科技這一全新概念,為金融機構實現“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技術迭代、模式創新和投資涌入的共同推動下,金融科技已成為未來金融業的核心競爭領域。
當然,戰略再好最終還是要靠執行力來落實。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這條擁擠的賽道上,已經擠滿了眾多實力相當的競爭者,想要站穩腳跟不是件易事,關鍵還是要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于飛貸金融科技來說,持續保持小微金融技術領先性的同時,堅定地將技術成果輸出給金融機構就是最好的“助跑器”。39個核心模塊、超160項關鍵技術、218種科技輸出成果成為其背后的有力支撐。
以金融科技的“容器化”技術為例,這被行業公認為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對于信息安全及新技術應用的要求極高,因此也成為考驗金融科技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準之一。飛貸金融科技自2015年開始容器技術調研評估,現已實現容器化平臺生態圈、生產環境應用、MySQL容器化、DBMesh架構。至今在容器化平臺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過大規模的容器化分布式數據庫集群部署開業界先河,飛貸金融科技容器化應用將整個應用程序及研發流程根據容器的規范和要求進行大量的調整與重構,實現80%的基礎運維自動化、資源利用率提升10倍、數據庫交付能力提升百倍等。
薩金特教授評價飛貸金融科技提出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讓記憶力變得“無限”。技術可以幫助處理無限的、大規模、多角度的問題,這樣就幫助解決了一直比較難解決的普惠金融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飛貸金融科技不僅意在提升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其實更是探尋公司未來大數據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2019年8月29日-31日,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飛貸金融科技副總裁林慶治在現場首度發布“飛貸自動化建模平臺”。
據悉,飛貸自動化建模平臺是致力于通過自動機器學習技術來快速實現AI業務場景應用的建模平臺。該產品具有“低門檻、全流程、自學習、高效能、可解釋”五大核心價值。薩金特教授認為,飛貸金融科技是把幾個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結合在一起,這跟牛頓把多個理論結合,推演出另一個理論是一樣的道理。他評價,“飛貸金融科技的模式在全球都是領先的,我在全球其他地方,沒有看過這種商業模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而且這個模式是非常有未來,有可用性的。”實際上,區別于市面上大多僅僅“一套系統”、“一項服務”的提供,飛貸金融科技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的輸出以“助力合作金融機構能力自建”為導向,在合作中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將科技、風控、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完成能力轉移。
輸出優勢構筑競爭壁壘
日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指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金融業要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秉持“守正創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開放共贏”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普惠”已經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關鍵詞,作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的實踐者,飛貸金融科技依托多年對底層科技、系統應用、業務運營等全流程全維度的支持與服務,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已經形成。具體來看:
一是不同于其他單一或若干模塊輸出的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套簡單的系統,飛貸金融科技是菜單化整體輸出,既可以輸出完整的移動互聯網信貸體系,涵蓋了在產品、科技、風控、大數據、品牌營銷、運營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也可以進行個性化菜單選擇輸出。
二是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經過了數百億資產的實踐驗證。有飛貸金融科技參與聯合運營,項目可以在優良狀態下開展,合作機構無需承擔前期試錯成本,投入成本、時間成本低且項目風險可控。
三是飛貸金融科技的體系具備強開放性和普適性,不需要依賴特定資源,可通過完全市場化、多樣化、多渠道的方式進行營銷獲客,實現業務規模的大幅增長。
四是飛貸金融科技會作為“陪練”,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將科技、風控、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完成能力轉移。
對于飛貸金融科技的模式,尤努斯教授表現出了極大認可,他認為,“飛貸的移動信貸整體輸出模式是非常好的落地實踐。”尤努斯教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為底層人提供金融服務的格萊珉銀行,格萊珉銀行模式還復制到全球包括美國、墨西哥、土耳其在內的41個國家。2006年,尤努斯教授與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事實上,從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評價中不難得出,以飛貸金融科技等為代表的中國金融科技已經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和案例。
優勢的背后,是更堅定的技術發展戰略。飛貸金融科技九年專注普惠信貸領域,基于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數百億資產的業務實踐,業內首家推出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零售信貸業務的轉型升級。
幸運的是,5G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出現,加上復雜、龐大的應用場景,讓飛貸金融科技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也擁有更優渥的實戰土壤。
據了解,飛貸金融科技對外輸出技術僅一年之時即已與涵蓋保險、銀行、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業多家頭部企業達成全面整體技術輸出合作,包括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人保財險、中國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在中國信托行業中排名頭部的華潤信托等。
如今,金融科技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競爭力。行業需要成功案例的表率與示范、社會更需要標桿案例的引導與鼓舞,飛貸金融科技正在發揮并擴大這一效應。
從這個層面來看,飛貸金融科技的成長經歷也為其他金融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范意義——科技已成為傳統企業新的引擎和盈利增長點,可以給公司的價值帶來飛躍式的提升。所謂贏科技者贏未來,面對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唯有積極擁抱變化,方能踏準節拍、抓住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