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金融發展報告》發布 發展智能金融破解普惠金融難題
2020/8/14 13:41:16 來源:中國網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牽頭撰寫的《中國智能金融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于8月12日在京發布,這是我國首個系統梳理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牽頭撰寫的《中國智能金融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于8月12日在京發布,這是我國首個系統梳理并探討我國智能金融發展問題的報告。“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是用機器替代和超越人類部分經營管理經驗與能力的金融模式變革。智能金融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已成為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肖鋼在發布會上特別指出,隨著智能金融的發展,能極大地增強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普惠性,助力解決普惠金融難題。
據肖鋼介紹,之所以把智能金融從金融科技中單列出來編制專門的發展報告,主要是考慮到,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戰略,而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競爭非常激烈,歸根到底是產業的競爭,比如說交通、醫療、金融等,其中金融是人工智能運用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人工智能技術和金融結合將給金融業提供無限可能。
“智能金融的發展推動了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降低了交易成本,改變了原有的生產關系,增強了規模經濟效應,減少了信息不對稱,改變了傳統的金融邏輯。”肖鋼表示,特別是在普惠方面,因為智能風控的發展,使得過去傳統金融機構不可能發放信貸的人群,現在都能夠享受到貸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在發布會上補充道,智能金融的優勢特征在兩方便特別突出。一是發展普惠金融是為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好的金融服務,2005年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想方設法解決普惠金融的問題,為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好的金融服務,中國曾經辦了將近一萬家小額信貸公司,銀行業也提供了很多普惠金融服務,但客觀來說小微企業、低收入群體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和解決。如今在新技術工具支持下使得普惠金融成為可能,其背后主要靠穩健的人工智能,包括廣泛的大科技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和金融體系的融合。
二是無接觸交易。在新冠疫情期間,大家感受非常深刻――美國疫情發生后,大家紛紛跑到銀行取錢、續貸,但在武漢封城期間,雖然很多銀行都關掉了,但大家已經很習慣線上支付,不需要再跑到銀行去取錢。黃益平指出,無接觸交易的優勢將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它在一定程度上與普惠性的價值是相輔相成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