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益平: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三大挑戰 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
2020/8/14 13:41:16 來源:澎湃新聞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8月1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發表線上演講表示,相對周期性因素,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原因主要是結構性因素。當前面臨三大新挑戰,關鍵改革方向是進一步推進要素8月1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發表線上演講表示,相對周期性因素,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原因主要是結構性因素。當前面臨三大新挑戰,關鍵改革方向是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
黃益平認為,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所取得高速經濟增長,背后整體大方向是市場化改革,其中重要策略可以稱為“雙軌制改革策略”�!耙环矫鏋榱双@得市場化改革的好處,但同時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過渡。要素所有者(居民)變相補貼了要素使用者(企業)�!�
但黃益平認為,這種策略也導致目前中國出現了所謂“不對稱市場化改革”,即產品市場基本放開,要素市場扭曲還較多�!敖裉�,政府已經很少干預產品市場,其價格基本由供求關系決定;但土地、能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方面,政府干預還較多�!�
“在金融體系表現比較突出,一方面我國金融體系非常完備,但同時另一方面,政府在金融體系干預還較多,比如對利率、資金配置、匯率水平和大型金融機構運行,尤其是跨境資本流動,還是有各種影響、干預和指導的�!秉S益平說。
自2010年起,中國GDP增速已經從10%以上下降至6%左右。黃益平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有周期性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趨勢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
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三大新的挑戰:
第一、從低成本到中高成本。伴隨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去充滿競爭力的許多產業已經難以為繼�!叭ツ晡覈司鵊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對我們來說是生活改善了,對經濟發展來說是低成本優勢沒有了�!�
第二、從全球化到逆全球化。全球貿易與投資壁壘提高,必然會影響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第三、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當前中國每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800萬,而老齡人口增加1200萬,撫養比可能從2019年的41%上升至2049年的66%。老齡化將影響消費需求、勞動力供給、儲蓄和社會保障。
黃益平認為,中國可持續增長所面臨的障礙是:一方面,經濟環境確實發生了改變,如中國從低收入國家到了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過去全球化的外部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口紅利轉向老齡化等等。這些都會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造成很大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要從過去的要素投入型專項創新驅動型。
另一方面,“雙軌制改革策略”遇到瓶頸,未完成的要素市場改革開始約束經濟效率,不能有效地支持創新。
黃益平建議,下一步中國經濟幾個關鍵的改革方向是:
第一、終結“雙軌制改革策略”。平等地對待國企、民企與外企,實現競爭中性、公平競爭。減少對國企政策功能的依賴,完成向市場經濟過渡。
第二、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取消戶口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的產權安排,支持農民工市民化。改革金融體系,實現市場化風險定價,平衡金融創新與穩定之間的關系。
第三、保護知識產權、增加基礎研究投入,改善諸如補貼與國產化率等產業政策工具,建設基礎設施,消除政策障礙,支持創新與產業升級,并充分重視對國際市場的溢出效應。
第四、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開放政策,明確進一步開放的承諾與時間表,構建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與國際經貿體制互動過程中,靈活處理“發展中國家”地位議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