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不出去來年見?月餅回收走上正軌 “二手”月餅再也不見
2020/9/24 10:49:15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 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每逢佳節吃月餅——年年過中秋,年年剩月餅,那些沒有賣出去的月餅去了哪里呢?這是不少消費者的疑問,也是食品監管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4日訊 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每逢佳節吃月餅——年年過中秋,年年剩月餅,那些沒有賣出去的月餅去了哪里呢?這是不少消費者的疑問,也是食品監管部門一直關注的問題。近年月餅回收再加工現象減少,月餅行業從生產銷售售后環節趨于回歸健康理性。
月餅作為節慶食品,雖然保質期長一般為30-90天,但因為市場上可替代的食品逐漸增多,使得月餅在節后變得無人問津。但中秋年年有,很多廠商動起了“今年月餅不愁賣,賣不出去來年見”的歪心思。
針對這一現象,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指出,月餅生產企業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禁“回收再加工”行為,產品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銷售。月餅經營單位要規范進貨查驗、倉貯管理、標簽標識、自查報告等管理要求。商場超市溯源監管,根據銷售臺賬追蹤每一塊月餅去了哪。
早在2013年,上海就推出了“月餅回收上報制度”,經銷商賣不掉的月餅無論過期與否,都必須向監管部門上報,在退貨之前還要做好月餅銷形工作。2016年,北京市食藥監局要求全市月餅生產企業堅決杜絕修改生產日期行為,主動向社會公開回收月餅處置情況,主動采取集中統一銷毀措施,并于2017年實行“節令食品日報制度”,自月餅生產之日起,生產企業每日向當地食藥監管部門報告月餅產量、銷量、銷售去向、退貨量、銷毀量等信息,掌握月餅生產、銷售、退貨及回收處置情況。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月餅的回收方式逐步走上正軌,趨于多樣化。其中包括“化整為零”,禮盒拆掉,單獨售賣;“返廠退貨”,商超銷售不掉退給廠家;“外售轉內銷”,月餅制造商將月餅賣給自己企業的員工;“降價銷售”,商超低價銷售,廠家低價批發小商販流向集市售賣等等。
而對于那些臨期或過期月餅,賣給飼料廠當牲畜飼料使用也是一個好選擇。根據我國法律對回收食品、過期食品的處理規定,廠家對回收月餅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制作成豬、雞、鴨等動物的飼料或直接銷毀。
雖然“月餅回收”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又現“早產月餅”問題。近日,貴州一家名為“大西園月餅”月餅品牌因其“生產日期早產”問題而登上了微博熱搜。“早產月餅是這行業里不算秘密的秘密,也不是我們廠非要這么做,很多都是批發商要求的。”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月餅企業員工表示。
對此,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消費者,應從正規渠道購買月餅,盡量選擇大品牌,拒絕三無產品。(石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