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擴大開放合作 攜手構建全球糧食供應鏈發展新格局
2020/10/13 9:36:16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疫情全球蔓延、糧食安全問題引發各方擔憂和高度關注的特殊時期,探討全球糧食產業國際投資與合作,促進糧食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對于強化危機防控合作、守護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在在疫情全球蔓延、糧食安全問題引發各方擔憂和高度關注的特殊時期,探討全球糧食產業國際投資與合作,促進糧食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對于強化危機防控合作、守護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在日前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舉辦的糧食現代供應鏈發展及投資國際論壇上,無論是在政府、行業還是企業層面,各方都對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糧食供應鏈的穩定健康發展有著高度共識。與會代表呼吁,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疫情全球蔓延以及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等挑戰,各方要在開放合作中不斷完善和強化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構建高質量、多元化、可持續的糧食發展體系,確保全球糧食供應鏈有效運轉,推動糧食貿易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更好增進全球人民福祉。
深化合作是方向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十年來全球主要谷物和大豆的貿易量累計分別增長超過40%和50%,其間,高效穩定的供應鏈不僅帶來了農產品貿易的蓬勃發展,更有效促進了農業資源在全球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對進口國而言,糧食貿易既可以彌補國內糧食供需缺口,解決供應總量不足問題,也可以更好實現食物多樣化,優化營養結構,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對出口國來說,糧食貿易可以將自然稟賦轉化為現實價值,形成穩定外貿收入,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發展動力,還可以有效沖抵本國農產品的生產過剩風險,帶動農業生產者持續增收,實現農業產業穩定發展。
近年來,受自然環境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影響,世界糧食市場和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解決糧食供應和饑餓問題,還是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都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形成合力,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創造良好的環境。
"疫情期間,中國政府一直積極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打造強有力的糧食供應鏈。"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視頻演講中強調,中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南南合作平臺的密切合作,有效改善了東道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和人民生計。應對疫情需要擴大和改進緊急糧食援助和社會保護方案,扶持小農生產,讓市場更好地在糧食資源調劑中發揮作用。同時,要解決好糧食貿易和稅收等相關問題,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
在合作的過程中,新技術的應用也不容忽視。"作為實現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路徑,糧食現代供應鏈發展和投資促進離不開技術革命和服務創新。"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張翼表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現代物流等技術和服務已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種、肥、產、學、研、耕、養、收等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各方應積極探索跨界融合,協力促進國際糧食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在美國嘉吉中國區副總裁馬征看來,正是得益于種子技術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全球谷物和油脂油料產量總體穩定增長,保障了世界糧食安全。但在發生重大疫情和金融危機時,部分政府的出口管制措施不僅會導致供應鏈運行不暢,還將加劇市場對糧食供應的擔憂。糧食出口政策的頻繁調整會增加貿易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加劇市場波動。他呼吁各方打通供應鏈堵點,提升供應鏈效率,并利用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工具規避風險,以更精準、更順暢的方式將糧油產品運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為農產品貿易注入"中國動能"
中國是世界糧食貿易的重要參與者。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城鎮化推進和食品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中國對高品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之一,也將為全球農產品貿易注入持久動力。
"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指出,多年來,中國致力于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糧油領域的國際合作。
張務鋒進一步指出,中國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積極發展糧食國際貿易,促進糧食進口來源、渠道和結構多元化;積極支持更多有實力的糧食企業"走出去",并將認真落實與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深化糧食領域的"南南合作",在糧食流通領域提供中國方案、分享中國經驗。
為促進全球農糧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中糧集團副總裁欒日成建議,繼續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相關治理機構和平臺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中國糧食產業發展質量和國際合作水平,建立全球糧食合作新機制,確保全球糧食供應鏈實現高水平協作;中國糧食企業要積極融入全球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通過貿易合作、產業投資等多種形式提升糧食生產水平和流通效率,探索國際糧食合作新模式,促進農業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有序自由流動,實現農產品供求市場深度融合;積極順應科技化、數字化發展趨勢,為全球糧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 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