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旅游收入三年增長一倍多
2020/10/25 15:09:12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重慶日報消息,賞夜景、看演出、吃火鍋……今年中秋國慶長假,重慶文旅再次成為全國焦點,僅A級旅游景區就接待游客1108.6萬人次,多項指標超過全國均值。 “中國最寵游客城市重慶日報消息,賞夜景、看演出、吃火鍋……今年中秋國慶長假,重慶文旅再次成為全國焦點,僅A級旅游景區就接待游客1108.6萬人次,多項指標超過全國均值。
“中國最寵游客城市”“抖音之城”“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旅行地”……在一項項溢美之詞的背后,其實是重慶近年來一系列的努力: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豐富產品供給,優化消費環境,激活消費需求,推動文旅消費不斷提升,基本形成文旅市場供需兩端雙向發力,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2016年,重慶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擴大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到2019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956.98億元,較2016年增長61.46%;旅游接待收入5739.09億元,較2016年增長116.96%。試點工作先后4次在全國會議上分享、推廣經驗,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高度肯定。
創新“雙曬”機制
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
旅游業屬典型的“注意力經濟”。相比其他產業,在海量信息時代,“抓眼球”是成功要訣。
在全國各地,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歷來由當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門開展,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各自為政、輻射不廣、力度不夠等問題。
2019年,我市啟動了“雙曬”大型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今年“雙曬”第二季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該活動開全國先河,創新宣傳推介思路,充分調動各區縣黨政“一把手”的示范引領作用和高層推動力度,以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為素材,創作精品內容,契合市場需求,曬出了“顏值”和“氣質”。
全市所有區縣全部參與,細致謀劃、協同推進,統一制定高標準行動方案,統一協調宣傳平臺、媒介和渠道,統一調配專項資金、調動人才隊伍,明確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一方面在各區縣間形成了競爭機制,爭相配備優良資源,展現各自風采;一方面形成了對接市場、觸達消費者的統一平臺和方式,讓消費者接收文旅消費信息、購買文旅產品更加便捷。
該活動有效實現由“單打獨斗”轉變為“協同作戰”,大幅提高了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的統籌協同和工作力度;由“媒體人主導”轉變為“一把手代言”,大幅增強了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的新穎度和可信度;由“單向輸出”轉變為“雙向互動”,大幅提高了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的覆蓋面和參與感。
以重慶“雙曬”第二季為例,今年6月起,全市各區縣以“區長縣長雙曬直播”“文旅精品90秒”“區縣文旅精品薈”“云上文旅館”等產品,在各大平臺渠道全方位展示文旅亮點、拉動文旅消費,截至9月底全媒體傳播受眾超過29億人次、直接實現文旅消費上億元,“人氣變財氣”“流量變銷量”“宣傳為產業助勢”的成果轉化十分明顯。
注重供需結合
文旅惠民消費季釋放消費潛能
有效的推介和營銷,可以讓產品直抵消費者眼前,但要形成消費行為,還需進一步刺激和帶動。
試點工作以來,我市連續舉辦了“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從供給端擴大有效供給,從需求端提升消費頻次。全市各級共計投入財政資金近2億元,其中市級財政投入40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9.2億元用于舉辦活動、搭建平臺和惠民補貼,惠及上億人次文旅消費,直接拉動文旅消費超過90億元。
在供給端,深推精品。全市精心篩選了4000余家文旅企事業單位組建“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企業聯盟”,利用財政專項資金作為杠桿撬動聯盟企業推出文旅精品,每季策劃舉辦演出惠民、非遺嘉年華、時尚設計節、溫泉康養月等10個精品主題活動,帶動區縣舉辦各類文旅特色活動1000余場。特別是針對疫情影響,我市今年推出了旅游特產直播帶貨、線上音樂節等創新活動,有效拉動文旅消費復蘇回暖。
在需求端,精準發力。我市以降低消費價格、提升消費頻次為主攻方向,順應當前網絡消費趨勢和習慣,以惠民拉動消費,形成“市級財政補貼+消費平臺優惠+文旅企業讓利+區縣級財政配套”的工作格局。
如在第三屆消費季期間,我市統籌大麥、飛豬等5個合作平臺,針對旅游、演出、電影、娛樂等主題板塊,向消費者直接提供“電子紅包”“滿減券”等消費補貼709.6萬元,其中財政出資407.5萬元,撬動平臺配套出資302.1萬元,惠及4276個文化旅游商戶(或演出項目)和136萬人次文旅消費,直接拉動文化旅游消費8140萬元,財政惠民補貼資金直接拉動文旅消費比例達1:20。
緊扣市場脈搏
打造全國領先夜間消費集聚區
伴隨消費轉型升級,夜間經濟已成為城市消費的主戰場。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城市居民大約60%的消費行為發生在夜間。
夜景作為重慶文旅的一張王牌,自然就成了釋放消費需求、塑造城市特色品牌、促進經濟增長、繁榮文旅產業的城市新引擎。
今年初,我市制定出臺了《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從“夜游、夜景、夜秀、夜讀、夜市、夜娛、夜養”7個維度,深耕夜間經濟,并于今年9月底以夜間文旅為主題舉辦了首屆山水重慶夜景文化節和第五屆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力促夜間文旅消費。
其中,在“夜游”核心場所打造上,我市洪崖洞、紅巖聯線、磁器口等相繼實施擴容升級,開設夜間旅游巴士,持續推出山城步道、彈子石-龍門浩老街、南山夜游特色產品,打造夜游熱門目的地。全市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紛紛在節假日期間延長夜間開放時間、組織夜間游覽活動,培育夜間文旅消費新熱點。
在“夜景”震撼之地打造上,我市不斷升級拓展兩江游輪、高層樓宇、輕軌、索道、濱江路、過江大橋等景觀燈飾和觀景空間,并于今年國慶前夜策劃舉辦首屆夜景文化節“點亮山城”活動,聯動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等地標建筑同時亮燈,持續擴大山城震撼“夜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夜秀”知名品牌培育上,不斷做強旅游演藝市場,《印象武隆》憑借良好口碑和效益躋身全國旅游演藝十強,《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歡天喜地洪崖洞》相繼開演、火爆全城。
在“夜市”集聚平臺搭建上,我市各地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不斷推出文旅夜市、非遺巡游、漢服秀、親子文創、街頭快閃等創新形式,為街頭表演和才藝直播等劃定區域、規范演出,豐富市民夜生活,引領夜間文創潮流。
騰訊、攜程、美團等多家機構的監測大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夜間經濟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轉自:重慶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