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動能夯實貴州隱形冠軍增長后勁
2020/10/26 11:51: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貴州鋼繩電梯繩生產車間。資料照片貴州輪胎工程子午胎分公司成型工序。資料照片貴州鋼繩鍍鋅鋼絲繩生產現場。資料照片承接過去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制造業底子,貴州在一些制造業細貴州鋼繩電梯繩生產車間。資料照片
貴州輪胎工程子午胎分公司成型工序。資料照片
貴州鋼繩鍍鋅鋼絲繩生產現場。資料照片
承接過去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制造業底子,貴州在一些制造業細分領域存在著國字號隱形冠軍企業。在數字化升級的新賽道,這些企業積極融合,積蓄新動能,生產經營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即使在疫情期間仍然表現出較強的市場韌性,成為地方經濟抗風險、穩增長的中堅力量。
緊抓數字化 搶占競爭發展“C位”
“區別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具有技術滲透性、產業融合性強等特點,能為傳統的隱形冠軍企業賦予更多、更大的發展動能。未來,隱形冠軍企業要保持行業優勢需要連接上更新、更快的數字化軌道。”貴州省工信廳工業互聯網處副處長金利濤說。
“同類型的鋼絲繩,我們可以做最大,同等強度的鋼絲繩,我們可以做最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沉淀了深厚的鋼絲繩制造技術,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大師和技術專家。”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貴州鋼繩”)一分廠廠長馬明剛說,很多國家重要項目和超級工程上,都有貴州鋼繩的身影。
作為國內鋼繩制品龍頭企業之一,貴州鋼繩深耕行業54年,獲得專利408項,是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牽頭參與、編制或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0多項,正引領國內鋼繩制品行業發展。
“我們將專注于鋼絲繩行業的研究和高端產品開發,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化’建設著力,為工業互聯網領域鋼繩行業樹立標桿。”貴州鋼繩副總經理賀孝宇說,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建設標準為依托,貴州鋼繩正逐步邁上全球鋼絲繩產業高端,建成世界一流鋼繩制品企業。
同樣的,作為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近年來,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下稱“同濟堂”)通過大力推進智能加工設備、智能測控裝置的應用,建立了一套全數字化傳遞、可視化生產的生產線,在數字化軌道上保持著自己的行業競爭優勢。
數字化掃描、識別……智能化生產車間內不同類型的產品傳送、匯聚,一臺約6米高的灰色機器人便會將藥品分類、碼垛,最后通過RGV小車精準入庫。同濟堂副總經理孫宜春說,智能制造并不等于機器換人,而是人與機器的合作共贏。同濟堂的智能化生產線優化了20%的人員,相關員工也被轉移到中藥材種植、配方顆粒、大健康產業等新增業務板塊,為企業“開疆拓土”。
孫宜春認為,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源自精細化和集約化水平,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無論是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接受,從長期來看是個需要抓住的趨勢、機遇,也是一道必須跨過去的“坎”。
傳統變智能 企業生產運營脫胎換骨
“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解決的不僅僅是顯性的生產效率和良品率的問題,更隱形的層面,從底層數據的標準化采集、智能化識別學習,對于人力、物料、設備、調度、工序的優化,進一步關聯到產品及半成品庫存對資金的占用以及市場供需的匹配等問題。”貴州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處長吳熙說,傳統制造業插上“數字化”翅膀,是一次系統再造,借此企業運營將飛上新臺階。
作為國內規格品種最為齊全的輪胎生產“老牌”企業之一,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貴州輪胎”)是貴州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典型標桿。自2014年公司開啟異地搬遷技術改造項目以來,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變“傳統車間”為“智能車間”,一直是貴州輪胎堅定的戰略步伐。
“掃一掃型膠流轉卡上的二維碼,生產時間、數量、生產線號、膠號、位置等全方面信息一目了然。”貴州輪胎智能工業處處長方德云說,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契機,整個項目改造完成后預計生產效率可提升30%以上。
過去,生產計劃安排、物料庫存盤點、生產過程工藝管控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大痛點。方德云說,由于輪胎生產工序復雜,部件很多,且是24小時不停生產,動態庫存單靠人工盤點存量往往會出現偏差,經常出現成型工序待料情況,影響效率。生產的節奏、流暢程度完全依靠老師傅的經驗來協調。有了實時化、動態化、智能化平臺——MES系統后,有效管控輪胎生產全過程,使得物料庫存控制精準、生產過程穩定有序。
改變還發生在APS系統。方德云講述,以前接到訂單首先要手動分解半制品、原材料需求,制作半制品生產計劃送到機臺執行。現在接到訂單后,只要硫化工序排產,系統就會自動分解半部件和原材料自動同步到相關工序和機臺。機臺操作人員啟動計劃,系統會自動將工藝配方下達到機臺PLC執行,自動采集生產數據,投料異常和過程異常系統會及時報警或停止。每條生產線計劃數量、需求時間、實際庫存等信息一目了然。
方德云說,物聯網、MES系統、PLM平臺、輪胎芯片等項目的投入,“大數據+”和各生產環節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公司智能制造能力、戰略經營管控協同能力。
下一步,貴州輪胎還將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的數據倉庫和數據分析決策平臺,全局地提高產能利用率,并進一步提升公司內部和外部決策的響應效率和精度。在一些關鍵車間實現“黑燈車間”,如實現硫化工序車間的群控管理,基于底層數據讓計劃數量、工藝配方自動分解到機臺,實現無人化全自動生產。
作為國家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一直以來,貴州以大數據為引領重構后發地區整體發展方式。通過開展“千企改造”“萬企融合”兩大行動,不斷推進產業數字化。
從2016年開始,貴州每年對1000戶以上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助推實體經濟“強筋骨”。疫情期間危中尋機,據了解,貴州2020年要推動30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重點行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4%、58%。
“配置”待升級 資金技術人才亟須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貴州隱形冠軍企業和一些高成長性企業多屬于中小型企業,尚未建立較大的規模效應及借貸信用,另一方面企業數字化升級需要的資金規模較大、專業技術門檻高,一些企業“有心無力”。
盡管隱形冠軍企業在行業細分領域引領發展,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不過采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的生產嵌入產業鏈當中,其經營狀況不可避免地受整個產業景氣狀況影響。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影響,產業鏈需求端疲軟,一些企業今年的訂單和經營還是受到一些影響,產能正逐步恢復中。
“數字化升級給企業帶來穩定的生產節拍和交貨預期,但上馬或改造新的智能生產線,面臨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資金,接下來還要跨過技術門檻,最后在實施階段,還會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調適和阻力,最終走下來并轉化為生產力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方德云說。
“貴州輪胎能夠‘脫胎換骨’,循序漸進的改造過程中經歷了一些坎坷磨難。”方德云說,在當前工業互聯網利好政策的帶動下,企業數字化改造后期的企業依然會面臨著自身現有的技術和人才團隊支撐不足的困境。車間工人要切換新的工作模式,技術人員要熟悉車間生產工藝,兩邊打不通,融合效益就出不來。
現階段,市場上工業數字化、智能化領域人才相對稀缺。西部地區,由于薪資待遇、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企業自身培養的人才流失情況也逐漸增多,而且各地“搶人”政策優惠力度不斷加大,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難度越來越大。
他建議,貴州可強化校企互動,個性化、定制化為制造企業培養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對于一些技術水平高、成長性好的隱形冠軍企業,可通過“千企改造”“萬企融合”等工程,從資金獎補、貸款貼息、稅收返還、工業基金支持、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方面支持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強企業快速響應、快速更新能力,增強企業信心,減少企業顧慮。
此外,支持隱形冠軍企業主導或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支持企業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實驗室或綜合服務平臺。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引入外部智力、技術支持;在本地,積極培育、招引產業上下游企業,搭建完善產業鏈,為隱形冠軍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良好的產業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