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財高研院報告建議:內外雙循環兩手抓促進改革開放深化
2020/10/28 14:22:17 來源:新華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顯示,由于相對辯證處理好了疫情防控與經濟復工復產的關系,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經濟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顯示,由于相對辯證處理好了疫情防控與經濟復工復產的關系,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的經濟體,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仍不容小覷。
關于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課題組表示,從內部看,盡管三季度消費增速由負轉正,但0.9%的增速僅是低水平恢復,前三季度累計增速仍然為負,且家庭部門存在儲備現金“過冬”的不利消費傾向;制造業投資不振,增速跌幅較大;民間投資雖然持續回升,但同比仍然負增長;地方政府債務到期高峰隱現。從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及冬季第二波疫情的潛在沖擊,使得全球經濟增長陷入困境,中國的外貿增速下滑風險持續。
關于貨幣政策的趨勢,課題組認為,這主要取決于國內經濟恢復的勢頭以及人民匯率的波動程度。一方面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為了對沖疫情的影響,紛紛實施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疊加國內經濟率先步入恢復通道,人民幣自7月以來持續升值,升值幅度約5.7%,為避免人民幣升值過快,預計貨幣政策的寬松程度會低于上半年的程度。另一方雖然當前國內經濟恢復勢頭較好,但“國內大循環”仍在建立之中,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處于衰退之中,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復蘇尚需時日。
因此,課題組認為,為了穩固當前經濟恢復的勢頭以及應對內外部經濟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積極,與之相配合貨幣政策也將更加靈活,人民幣貸款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貸款,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作用下也將保持較高增速。
面對疫情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新變化,中國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
課題組提出,中國依然需要對外開放倒逼對內改革的綜合治理改革,需要外部競爭激活內部動力,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創新、治理”五位一體的辯證互動關系。從政策層面來看,中國需要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推動基尼系數下降、貧困問題持續改善,形成可持續經濟增長和提振內需的基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