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資委: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
2020/11/14 11: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1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首屆國有經濟研究峰會上表示,國資國企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定不移做強做11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首屆國有經濟研究峰會上表示,國資國企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獨立市場主體;必須堅持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結合,提高監管的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必須堅持主動適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要求,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促進國有企業與各類所有制企業相互融合、協同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翁杰明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國企系統貫徹落實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在國有企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是實力規模躍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總體實力顯著增強,2019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201.3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1.5倍;2020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到80家。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9.1萬億元、利潤總額3.6萬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0%、75%。運行質量明顯改善,2019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40.3萬元/人,是全社會企業勞動生產率的3.5倍。布局結構調整優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進處僵治困、化解過剩產能,更加突出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推動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集中,目前主業處于石油石化、電力、通信、軍工、機械、建筑等行業的企業資產總額占中央企業的比重超過90%。國際化經營深入推進,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設立經營單位7180戶,高質量建設了比雷埃夫斯港、中白工業園、中老鐵路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社會貢獻更加突出,2012-2019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上交稅費約占同期全國稅收收入的1/4;帶頭降低社會運行成本,僅2019年有關中央企業降費讓利約5000億元;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中央企業定點幫扶246個扶貧重點縣,占全國42%。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中,中央企業勇挑重擔,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頂梁柱”的風采。
二是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果。2019年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研發投入超過1萬億元,約占全國一半;不斷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建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高水平“雙創”平臺;推動科技創新結出碩果,2019年中央企業在國家科技獎勵表彰中的獲獎比例超過40%,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國產航母、移動通信、特高壓輸變電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中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國家隊,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切實加強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同時,積極加強與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的開放合作,集眾智、匯眾力,有力推動了我國相關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有力促進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優化,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
三是國企改革實現新突破。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著力在市場化經營機制上求突破,中央企業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持續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積極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加快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持續深化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著力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上求突破,大力推進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指導21家中央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打造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平臺,構建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監督工作格局,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使國有企業作為獨立市場主體,更好適應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要求,為今后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黨建工作的全面加強,使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了洗禮、接受了考驗、提高了站位、錘煉了意志,國有企業管黨治黨意識和責任明顯增強,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狀況明顯改觀,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轉自:中證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