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礦冶進口雙強 內需韌性十足
2020/11/27 17:10: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銅礦進口量環比下降21%,至169萬噸,1~10月,進口增長0.9%至1806萬噸。雖然10月份銅礦進口環比出現下降,但進口水平仍然維持在歷史高位海關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銅礦進口量環比下降21%,至169萬噸,1~10月,進口增長0.9%至1806萬噸。雖然10月份銅礦進口環比出現下降,但進口水平仍然維持在歷史高位水平。一方面,海外銅礦產出繼續恢復,前期運輸所受阻礙也有所減弱;另一方面,國內冶煉廠對銅礦需求偏旺,年底及明年一季度存在一定的備貨需求。國內銅礦供需繼續處于相對偏緊的狀態,銅精礦加工費繼續低位徘徊,現貨TC上漲50美元/噸尚需時日,預計11月與12月份銅精礦進口保持較高水平的可能性更大。
10月份,國內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環比下降14.4%,至61.811萬噸,1~10月,進口增長41%至561萬噸,幾乎可以確定今年國內精銅進口將創歷史紀錄。今年以來,國內精銅進口大幅增長,基本面核心邏輯在于疫情影響下,內需與外需恢復的節奏差異較大,海外階段過剩的銅被迫流入國內,此外,國內廢銅階段性緊張,也刺激了進口精銅的替代需求。總體上,本輪進口激增的周期已經接近末端,未來外需復蘇節奏加快之后,甚至保稅區庫存將向海外流動。不過,短期而言,考慮到海外二次疫情沖擊,以及國內需求的相對偏強,海外庫存流入保稅區的趨勢暫未結
束,預計11月與12月的精銅進口環比將有所減弱,但同比預計將繼續維持較高增長。
礦端進口數據與加工費數據均顯示出供需仍階段偏緊,低加工費將繼續限制冶煉端產量的恢復,與此同時,智利銅礦潛在干擾仍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礦端供給仍有機會成為市場炒作的熱點。精銅進口數據更多反映的是內外盤需求的差異,因為今年以來進口激增,國內精銅表需出現了顯著性增長,海外市場對國內銅需求的韌性預期較強,某種程度對盤面形成了需求的預期支撐,同時,從套利角度看,進口持續維持高位,底層邏輯更支持我們去尋找內外正套的機會。
短期銅基本面矛盾不大,宏觀預期反復對銅價影響更大,且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短期銅價或繼續震蕩上漲,操作上建議多單持有。套利角度,短期內外需求的差異仍在,預計11、12月份精銅進口仍將維持相對高位,內外套利的機會仍以把握正套為主。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