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11月PMI:產需兩端協同發力 制造業內生動力增強
2020/12/1 9:36: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11月制造業PMI為52.1%,高于上月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澎湃新聞表示,本月PMI延續根據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11月制造業PMI為52.1%,高于上月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澎湃新聞表示,本月PMI延續強勁,產需均保持較快恢復,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產值進一步收窄。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本月PMI超預期上行,再創年內新高,反映了經濟穩定恢復、制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給循環日漸改善的現狀。
11月份,PMI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制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PMI位于擴張區間的增加至19個,制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 本月產需兩端協同發力。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4.7%和53.9%,分別高于上月0.8和1.1個百分點,均上升至年內高點。
諸建芳表示,自今年3月以來,生產指數持續大于新訂單指數,反映了受疫情沖擊后,供給端的恢復要先于需求端。
如今兩者差值自6月份以來逐月縮小,從2.5個百分點降至0.8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供需循環持續改善。
從行業情況看,與高技術制造相關的醫藥、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6.0%,位于較高景氣區間,產需加快釋放,對制造業總體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11月進出口景氣度穩步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5%和50.9%,分別高于上月0.5和0.1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且連續3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保持逐月回升走勢,我國進出口持續恢復向好。李迅雷表示,海外疫情仍處高峰,我國出口優勢還在延續,出口短期內仍將保持強勁。
諸建芳認為,近期制造業出口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海外經濟日漸修復以及11月末的感恩節、12月末的圣誕節所帶動的需求增加,二是近期疫情反復導致的海外產能下降。
“后續來看,明年二季度前,出口有望維持在高景氣區間。”諸建芳表示,主要原因一是隨著疫苗研發不斷推進,疫情影響日漸可控,全球經濟已經進入復蘇通道;二是預計海外主要經濟體未來短期內仍將采取進一步刺激政策,通過提振需求帶動經濟復蘇,也進一步利好我國出口;三是今年以來中國出口的逆勢擴張有效地擴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份額,相較于其他國家的產品更具比較優勢,盡管海外生產力在逐步恢復,但出口代替仍然具備一定的粘性。
隨著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以及企業生產、采購活動加快,本月制造業原材料采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均有明顯上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62.6%和56.5%,分別高于上月3.8和3.3個百分點,均為年內高點。
從行業情況看,受下游行業需求拉動,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更為明顯。本月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價格指數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11月份,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有所回升。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3.0%、52.0%和50.1%,高于上月0.4、1.4和0.7個百分點,均位于臨界點以上。
本月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占比為42.3%,低于上月2.6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低點。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這表明前期出臺的助企紓困以及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
調查結果還顯示,制造業行業恢復情況仍不均衡,其中紡織服裝服飾業PMI今年以來始終位于臨界點以下,行業景氣度持續偏弱。此外,出口企業中反映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的企業占比18.8%,高于上月1.7個百分點;有企業表示,隨著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利潤承壓,出口訂單有所減少。
“總體來看我們對后續出口景氣仍然較為樂觀,但也需關注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和短期波動較大對外貿企業利潤的負面影響。”諸建芳表示。
轉自:澎湃新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