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辣條的逆襲:求變創新成當代“網紅”
2021/1/3 14:43: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元旦假期,用科學方式展示辣條原料、生產和檢測的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迎來眾多“粉絲”觀摩。不僅如此,辣條專業班、辣條考試等與辣條相關的新聞也于近期頻頻沖上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
元旦假期,用科學方式展示辣條原料、生產和檢測的中國首個辣條博物館迎來眾多“粉絲”觀摩。不僅如此,辣條專業班、辣條考試等與辣條相關的新聞也于近期頻頻沖上微博熱搜。
一根小小辣條為何能成當代“網紅”?記者采訪發現,它的逆襲離不開求變與創新。
辣條是將小麥粉和水的混合物通過高溫高壓,再添加辣椒、味精、食鹽滲透入味而成。它起源湖南平江縣,最初是麻辣味的。
目前,中國超九成辣條企業系平江人創辦,平江辣條產值約為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安排就業近7萬人,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面筋(辣條)食品之鄉”。
但在行業初創期,因生產門檻低、經營不規范等問題,辣條被貼有“垃圾食品”“不健康”的負面標簽。揮之不去的尷尬促使“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等從業者呼吁并推動制定行業首個地方標準。平江縣也上演了一場“尊嚴保衛戰”。
“在辣條遭遇全國性大危機時,縣內超100家辣條企業主動停業整改,協會設立24小時舉報熱線,對舉報不規范生產企業者給予高額獎勵。”平江縣食品協會秘書長陳鵬說,多輪整治后,中國辣條企業數量幾乎減半,但辣條行業產值卻從最初的幾億元增加到三四百億元。
盡管此時多數辣條企業已通過QS生產許可認證,實現標準化生產,但行業依舊不能徹底擺脫老標簽,偶爾曝出問題企業問題產品,整個行業都要“買單”。
要徹底擺脫尷尬,辣條從業者開始求變。張玉東在長沙成立健康辣條研發中心,并投資3000萬元建設行業首個10萬級的GMP潔凈車間,帶頭升級原料,取消色素和化學合成的防腐劑。“辣條要讓消費者認可,必須注重產品質量。”張玉東放棄了3個億銷售額的“一元辣條”產品。
眾多辣條企業紛紛轉型升級。“辣條一哥”衛龍采用全自動化無菌生產車間;鹽津鋪子斥資數千萬元打造無塵車間;湖南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的辣條生產線全流程智能化控制……
平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監管人員則把自己從“抓老鼠的貓”變成“保姆”和辣條專家。“去年以來,12家辣條廠投資1300萬進行潔凈車間改造,有52家投入近3000萬升級廠房設備。”該局副局長吳練中說。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辣條企業不僅創新融入互聯網產品思維抓住年輕人的胃,還開展跨界營銷。目前,中國辣條品類年產值將近600億元,有品牌辣條賣到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在中國脫貧攻堅戰中貢獻力量。“平江辣條企業幫助5000多貧困戶穩定脫貧。”平江縣扶貧辦主任葉劍芝說。
“健康化、產業化、高端化、正規化及品牌破圈、互聯網營銷,是辣條逆襲的重要因素。”見證辣條崛起的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榮譽會長劉送保說,辣條“國標”出臺也促使企業提高生產車間的環境和衛生標準,嚴格管控原料質量。
不過,辣條行業仍存在品牌不響、標準建設滯后等瓶頸。“辣條是地方特產,風味獨特,發展空間大,但需繼續提高企業門檻,做好生產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研究辣條多年的武漢輕工大學教授李慶龍說。(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